最新科學實驗報告

更新時間:2023-12-15

科學實驗報告 篇1

自然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人們研究和認識自然的重要方法。因此,在自然科學的教學中,實驗也是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通過實驗,不僅可以提供學生對科學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更可以讓學生獲得初步的實驗技能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設計是運用系統(tǒng)論的思想和方法,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為基礎,計劃和安排實驗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素,以實現(xiàn)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為目的的活動。通過多年來的實驗教學實踐與思考,我們可以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這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觀察、實驗等學習活動中去,親自感知實驗所產(chǎn)生的各種現(xiàn)象和變化,提高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而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生實驗報告的設計與記錄。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一份好的實驗報告設計,就像是一盞明燈,能給學生指引實驗的目標、方向,能提供給學生形成結論的分析數(shù)據(jù),進而培養(yǎng)學生科學實驗的基本素養(yǎng),使學生的科學實驗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

一、觀察實驗報告的填寫,有利于學生在實驗中觀察,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實驗的責任心和有序觀察能力。

教科版四下《油菜花開了》解剖花的實驗中,我設計了如下實驗報告,在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解剖 花》實驗人

花的名稱

實驗方法:用鑷子把花的各部分,從外向里一層層撕下,整齊排列并貼在相應的名稱左邊,數(shù)一數(shù),填在相應的空格上。

個萼片

個花瓣

個雄蕊

個雌蕊

在班級(1)上課時我沒有設計實驗報告,就按照書本上的要求,先介紹解剖花的方法、花的結構,然后讓學生按照書本要求獨立解剖油菜花。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非常認真,且相當活躍,但檢查結果時,學生雌雄蕊不分,萼片、花瓣不分,桌上、地上掉落的都是花瓣,實驗效果之不佳顯而易見。

后來,我根據(jù)班級(1)出現(xiàn)的情況,設計了如上實驗報告,實驗的效果就相當出色。在這個實驗報告中,我并沒有限制學生解剖何種花,但學生可以根據(jù)實驗要求很清楚地完成解剖的任務。充分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思想;而且在實驗的過程中,桌上有了這份實驗報告,便時刻提醒著學生做實驗究竟是何目的,做實驗時必須仔細觀察什么,做實驗的觀察步驟是什么。在解剖花的過程中,動作快的同學還可在老師的同意下,多取一兩張實驗報告單,多解剖幾種花,因此既避免了學生在一旁閑著無所事事而打鬧的局面,又進一步提高了這些學生的科學素質(zhì)。至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在巡視的過程中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加以輔導,讓他們也能夠嘗到獨立成功的喜悅,而避免了跟在其他同學后面蒙混過關的心理,以扎扎實實地學會實驗操作要領,進一步鞏固課堂知識,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實驗的責任心。

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差是小學尤其低中年級學生的特點。他們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較脆弱,感知事物還比較籠統(tǒng),觀察事物往往只注意大概輪廓與整體形象,不能精確地感知事物,也容易忽略事物的某些細節(jié)。他們的感知活動較少受目的控制,較多受興趣控制。[2]他們選擇對象往往從興趣出發(fā),不按老師的要求去感知。比如,老師要求觀察花的形狀、結構、顏色,他們卻會被葉子上的昆蟲所吸引。所以,這部分孩子的感知、觀察能力只有在老師的嚴格要求和訓練下才能逐漸培養(yǎng)起來。對三、四年級剛剛起步學習科學的孩子來說,老師如果能夠為特定的實驗設計好觀察實驗報告,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事物的責任心和有序觀察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探究實驗報告的設計,有利于學生在實驗中探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實驗的能力。

教科版四上第3單元《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一課,書前面幾個小實驗都非常簡單,教師如做一個實驗講一個實驗,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主觀性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為此,我就專門為這課設計了一份實驗報告,如下:

實驗觀察記錄表 課題 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

實驗

器材

實驗步驟

觀察現(xiàn)象并記錄

歸納共同點

1

鋸條

一手將鋸條一端按緊在桌子邊緣,另一手向下用力壓鋸另一端,后放手。

(1)(有,無)聲音,

(2)鋸條發(fā)聲時

2

空盒、橡皮筋

把皮筋繃在盒子上,用手指撥動皮筋

(1)(有,無)聲音,

(2)皮筋發(fā)聲時

3

隊鼓、上有少許豆粒、小槌

用槌把隊鼓敲響

現(xiàn)象:小豆

說明:鼓發(fā)聲時鼓面

在這個實驗過程中,學生根據(jù)實驗報告的要求便可獨立完成實驗,也不受限制,多余時間可多做一遍,多研究一遍。

在課堂實驗中,教師一般都喜歡采取邊講邊實驗的方式。教師一邊講解實驗的原理和操作要領,一邊示范過程,學生一邊聽,一邊看,仿照教師的示范進行實驗,學生在同一時間內(nèi)做同一實驗步驟,要求一致,步調(diào)一致,課堂次序較易把控。但這種方式下,學生做實驗比較被動,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如果能培養(yǎng)學生進行獨立實驗,則能取得邊講邊實驗的方法所無法得到的效果。但如果由學生自己獨立實驗,教師則不易控制紀律,往往無法達到預定目標。在這課中,我設計了以上實驗報告后,實驗目的、注意事項學生一目了然,學生完全能夠獨立完成整個實驗。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并讓學生在實驗中總結規(guī)律。

三、探究實驗報告的設計,有利于學生在實驗中探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茖W探究不僅可以使小學生體驗到探究的樂趣,獲得自信,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而且可以使他們識別什么是科學,什么不是科學??茖W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賴于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活動,必須緊密結合科學知識的學習,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nèi)化形成,而不能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③在小學階段,對于學生的探究要求雖然不高,但如果教師在教學和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探究的全過程或部分過程經(jīng)過實驗報告的填寫、設計由扶到放地反復訓練,那么學生對整個探究過程的基本方法便能初步地掌握,這便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的過程一般有以下八個要素: 1.提出問題 2.猜想與假設 3.制定計劃 4.觀察、實驗、制作 5.搜集整理信息 6.思考與結論 7.反思與評價 8.表達與交流。[3]而一份較完整的實驗報告一般包括以下這些部分:1.實驗內(nèi)容2.實驗目的3.實驗器材4.實驗方法5.實驗結果6.問題與討論。將科學探究的實施和實驗報告的填寫兩者相結合,老師在教學時就可以有意識地從扶到放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以教科版四下三食物單元《面包發(fā)霉了》為例來設計:

問題的提出

霉菌的生長與 有關嗎?

霉菌的生長與 有關嗎?

猜想與假設

霉菌的生長與溫度有關,溫度高容易霉菌長得快。

制訂實驗計劃

進行實驗

實驗方法:

相同條件:兩塊同樣大小的面包,挑同樣多少的菌絲,同時滴上10滴水,放入相同的保鮮袋扎緊。

不同的條件:一塊放在廚房任一地方,一塊放入冰箱

實驗方法:

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

結論

如果說“面包的發(fā)霉與溫度有關”這一探究實驗老師需要扶著走,那么另一個問題“面包的發(fā)霉與水有關嗎?”學生完全可以模仿老師給出的模式自己來進行實驗。這不僅能讓孩子清晰地了解整個探究的過程,了解了探究的一般步驟,也教給了孩子科學的探究方法,今后再遇到相類似的科學探究問題完全能獨立地運用所學的方法去解決,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四、實驗報告的設計與填寫,有利于學生在實驗中創(chuàng)新,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科版5上《蚯蚓的選擇》這一課中,設計了如下實驗報告:

實驗驗證

蚯蚓適宜生活在

明亮還是陰暗的地方

潮濕還是干燥的地方(自己設計)

實驗用品準備

一長方形紙和內(nèi)涂黑,將盒低挖掉一半,貼一塊透明塑料薄膜,一塊黑濕布,5條蚯蚓。

實驗環(huán)境準備

桌上鋪一塊黑濕布,布上放5條蚯蚓,用盒罩住,使蚯蚓在明暗交界處

觀察記錄

蚯蚓爬向 的地方。

(選擇:(1)明亮(2)黑暗)

蚯蚓數(shù)量:高處暗處

(填“=”“”

得出結

蚯蚓適宜生活在 ?環(huán)境中

以上實驗說明:蚯蚓適宜生活在 、 的環(huán)境中。

這張實驗報告我重點設計了驗證“蚯蚓適于生活在明亮的環(huán)境還是陰暗的環(huán)境”這一環(huán)節(jié)。上課前一天我便把實驗報告發(fā)下去,學生可根據(jù)實驗報告的要求自行先準備實驗材料,而且還可自己設計驗證“蚯蚓適于生活在潮濕還是干燥的地方”實驗所需的材料,而后根據(jù)上課的實驗結果進一步驗證自己實驗設計的正確性,或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如何改正。通過多次實驗,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能力大大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五、學生實驗報告的填寫,還便于教師掌握信息反饋,進而針對性地進行輔導。

仍以《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為例。第一年帶學生時并沒有準備實驗報告,因此,在問及學生聲音產(chǎn)生時皮筋和鼓有何新的現(xiàn)象,學生均能回答出“震動”。我以為學生所說的“震動”便是我想傳授的“振動”,想當然地就寫了“振動”兩個字,便以為學生都理解了。第二年再上這課時設計了上述實驗報告,許多學生根本不能寫出“振動”這個詞,許多學生經(jīng)過細致觀察能夠寫出“上下不停地動”“左右來回不停地動”。個別學生填寫的是“震動”,“振動”這一詞能填出者幾乎沒有。正是通過學生的實驗報告,我才猛然驚醒,上屆的學生豈不是稀里糊涂學了個“振動”,真的有必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學生何為“振動”,此“振動”非那“震動”。

雖然教科版科學教科書相比原先的人教版自然教材有了一些實驗記錄的表格雛形,但也有一些內(nèi)容并無實驗報告設計,且由于科學書屬于循環(huán)使用教材,學生不能在書本上隨意填寫,所以很多實驗報告還需要老師結合學生的需要和實際重新進行設計,這就給科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使用實驗報告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設計的實驗報告必須以課本為基礎,在尊重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前提下,巧妙地將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融入到實驗報告中。實驗報告要精而細,切忌粗而廣,讓學生無從下手;不能過于死板,應有讓學生發(fā)揮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的空間。

2.學生的實驗報告教師必須認真批改,及時表揚并作出示范,切忌用后便置之不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認真對待而不馬虎了事。

3.教師要注意案例的積累,多和周邊學校的科學教育進行橫向聯(lián)系,這樣可減少設計的重復勞動,并在學習其他學校先進經(jīng)驗的基礎上不斷地加以改進。

愿我們教師都能做一個有心人,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實驗技巧,提高科學素養(yǎng),為學生今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結實的基礎。

科學實驗報告 篇2

準備:一個空易拉罐、一個氣球、一把剪刀、橡皮筋、繩子、膠水、手電筒、一個比指甲蓋稍大些的鏡片。

實驗:

1、剪去易拉罐的底和面,使它成為兩頭透亮的空筒。剪去氣球的頸部,并蒙在罐的一端。抓住氣球的邊,再用橡皮圈把它緊緊繃住(像鼓面一樣)。

2、把小鏡片用膠水貼在緊繃的氣球鼓面上,使鏡面向外。

3、打開手電筒,照在鏡子上,你會看到一個光點從鏡面反射到墻上。如果墻上的光點不夠清晰,可以用一張硬白紙當屏幕。

4、把鐵罐放在桌上,用書本等作支撐固定住,調(diào)整好手電、鏡面與光點的合適角度。你在鐵罐的另一端大喊或唱歌,同時觀看墻上的光點。嗬,光點晃動起來,“跳上舞”了。

原理:聲音是由空氣振動而產(chǎn)生的。當你唱歌時,從你的肺里壓出來的空氣,使聲帶振動,產(chǎn)生壓力波(也叫聲波)。這個聲波就像水中的漣漪一樣撞擊到氣球膜上,氣球膜便隨之振動,所以小鏡子反射出來的光也跟著動。

科學實驗報告 篇3

小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計劃

小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激發(fā)全鎮(zhèn)小學生參與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濃厚興趣,展示他們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素養(yǎng),在全鎮(zhèn)廣大學生中普遍形成愛科學、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氣,促進全鎮(zhèn)小學科技教育的深入開展,整體提升素質(zhì)教育的實施水平。

二、活動主題創(chuàng)新體驗成長。

三、活動安排本次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共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活動啟動各校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具體活動實施方案,分解任務,認真宣傳發(fā)動,積極動員廣大師生主動參與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篩選題目。第二階段:組織實施結合綜合實踐活動及小學科學等課程,積極開展科學觀察、科技制作、小設計、小論文、電腦制作、飛機航模、科幻繪畫等多種類型的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真正做到“班班有活動,人人都參與”。

1、科普知識宣傳:通過科技板報(隊報),科技主題班(隊)會,讀科普書籍,看科普影視,舉辦科普報告會等形式,廣泛開展科普知識宣傳活動。

2、科學考察活動:觀察自然現(xiàn)象、環(huán)境污染、動植物生長發(fā)育過程,動植物和微生物培育等,并形成科學觀察日記或科技小論文。

3、科技實踐活動:以小組、班級為單位,以學校、社會為實踐對象,進行科技實踐,并形成具有真實性、示范性、教育性、完整性的科技實踐論文。

4、科技制作發(fā)明:立足于生活實際,充分發(fā)揮廣大師生的聰明才智,開展技術改造、創(chuàng)新與科學探究等小發(fā)明小制作活動。

5、電腦科技創(chuàng)作:包括電腦繪畫、電腦動畫、科幻畫、電腦制作網(wǎng)頁和其他數(shù)字化作品。

6、成果展示評比:各校要對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進行總結,評選優(yōu)秀作品參加全校聯(lián)評與展示活動。第三階段:成果展評

1、鎮(zhèn)級展評各校將優(yōu)秀作品貼上標簽,分類造冊,附上說明上交到中心校。

四、活動要求

(一)高度重視組織到位。充分認識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重要意義,加強領導,成立相應組織機構,積極發(fā)動,廣泛宣傳,大力營造濃厚的活動氛圍,使科技創(chuàng)新新理念深入廣大師生心中。

(二)制定方案,措施到位。根據(jù)學校實際,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進一步擴大科普宣傳的覆蓋面,推動班級經(jīng)常性科技活動的深入開展。

(三)精心組織,注重實效。增強科普活動針對性和有效性,精心組織,講求實效。增強科普活動形式的互動性,提高小學生的參與熱情,充分體現(xiàn)科普活動的時代特點,凸顯科技與人文的相互交融。

(四)認真總結,積累經(jīng)驗。注重總結科技活動過程中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經(jīng)驗。

科學實驗報告 篇4

自然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人們研究和認識自然的重要方法。因此,在自然科學的教學中,實驗也是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通過實驗,不僅可以提供學生對科學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更可以讓學生獲得初步的實驗技能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設計是運用系統(tǒng)論的思想和方法,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為基礎,計劃和安排實驗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素,以實現(xiàn)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為目的的活動。通過多年來的實驗教學實踐與思考,我們可以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這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觀察、實驗等學習活動中去,親自感知實驗所產(chǎn)生的各種現(xiàn)象和變化,提高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而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生實驗報告的設計與記錄。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一份好的實驗報告設計,就像是一盞明燈,能給學生指引實驗的目標、方向,能提供給學生形成結論的分析數(shù)據(jù),進而培養(yǎng)學生科學實驗的基本素養(yǎng),使學生的科學實驗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

一、觀察實驗報告的填寫,有利于學生在實驗中觀察,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實驗的責任心和有序觀察能力。

教科版四下《油菜花開了》解剖花的實驗中,我設計了如下實驗報告,在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解剖花》實驗人

花的名稱

實驗方法:用鑷子把花的各部分,從外向里一層層撕下,整齊排列并貼在相應的名稱左邊,數(shù)一數(shù),填在相應的空格上。

個萼片

個花瓣

個雄蕊

個雌蕊

在班級(1)上課時我沒有設計實驗報告,就按照書本上的要求,先介紹解剖花的方法、花的結構,然后讓學生按照書本要求獨立解剖油菜花。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非常認真,且相當活躍,但檢查結果時,學生雌雄蕊不分,萼片、花瓣不分,桌上、地上掉落的都是花瓣,實驗效果之不佳顯而易見。

后來,我根據(jù)班級(1)出現(xiàn)的情況,設計了如上實驗報告,實驗的效果就相當出色。在這個實驗報告中,我并沒有限制學生解剖何種花,但學生可以根據(jù)實驗要求很清楚地完成解剖的任務。充分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思想;而且在實驗的過程中,桌上有了這份實驗報告,便時刻提醒著學生做實驗究竟是何目的,做實驗時必須仔細觀察什么,做實驗的觀察步驟是什么。在解剖花的過程中,動作快的同學還可在老師的同意下,多取一兩張實驗報告單,多解剖幾種花,因此既避免了學生在一旁閑著無所事事而打鬧的局面,又進一步提高了這些學生的科學素質(zhì)。至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在巡視的過程中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加以輔導,讓他們也能夠嘗到獨立成功的喜悅,而避免了跟在其他同學后面蒙混過關的心理,以扎扎實實地學會實驗操作要領,進一步鞏固課堂知識,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實驗的責任心。

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差是小學尤其低中年級學生的特點。他們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較脆弱,感知事物還比較籠統(tǒng),觀察事物往往只注意大概輪廓與整體形象,不能精確地感知事物,也容易忽略事物的某些細節(jié)。他們的感知活動較少受目的控制,較多受興趣控制。[2]他們選擇對象往往從興趣出發(fā),不按老師的要求去感知。比如,老師要求觀察花的形狀、結構、顏色,他們卻會被葉子上的昆蟲所吸引。所以,這部分孩子的感知、觀察能力只有在老師的嚴格要求和訓練下才能逐漸培養(yǎng)起來。對三、四年級剛剛起步學習科學的孩子來說,老師如果能夠為特定的實驗設計好觀察實驗報告,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事物的責任心和有序觀察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探究實驗報告的設計,有利于學生在實驗中探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實驗的能力。

教科版四上第3單元《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一課,書前面幾個小實驗都非常簡單,教師如做一個實驗講一個實驗,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主觀性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為此,我就專門為這課設計了一份實驗報告,如下:

實驗觀察記錄表課題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

實驗

器材

實驗步驟

觀察現(xiàn)象并記錄

歸納共同點

科學實驗報告 篇5

實驗目的

1.掌握可逆電池電動勢的測量原理和電位差計的操作技術

2.學會幾種電極和鹽橋的制備方法

3.學會測定原電池電動勢并計算相關的電極電勢

實驗原理

凡是能使化學能轉變?yōu)殡娔艿难b置都稱之為電池(或原電池)。

可逆電池應滿足如下條件:

(1)電池反應可逆,亦即電池電極反應可逆;(2)電池中不允許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3)電池必須在可逆的情況下工作,即充放電過程必須在平衡態(tài)下進行,即測量時通過電池的電流應為無限小。

因此在制備可逆電池、測定可逆電池的電動勢時應符合上述條件,在精確度不高的測量中,用正負離子遷移數(shù)比較接近的鹽類構成“鹽橋”來消除液接電位;用電位差計測量電動勢可滿足通過電池電流為無限小的條件。電位差計測定電動勢的原理稱為對消法,可使測定時流過電池的電流接近無限小,從而可以準確地測定電池的電動勢。

可逆電池的電動勢可看作正、負兩個電極的電勢之差。設正極電勢為 φ+,負極電勢為 φ-,則電池電動勢 E = φ+ - φ- 。

電極電勢的絕對值無法測定,手冊上所列的電極電勢均為相對電極電勢,即以標準氫電極作為標準,規(guī)定其電極電勢為零。將標準氫電極與待測電極組成電池,所測電池電動勢就是待測電極的電極電勢。由于氫電極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備、電極電勢穩(wěn)定的電極作為參比電極。常用的參比電極有甘汞電極、銀-氯化銀電極等。這些電極與標準氫電極比較而得的電勢已精確測出,具體的電極電位可參考相關文獻資料。

以飽和甘汞電極與銅/硫酸銅電極或鋅/硫酸鋅電極組成電池,測定電池的電動勢,根據(jù)甘汞電極的電極電勢,可推得這兩個電極的電極電勢。

儀器和試劑

SDC-II型數(shù)字式電子電位差計,銅電極,鋅電極,飽和甘汞電極,0.1 mol?L-1 CuSO4 溶液,0.1 mol?L-1 ZnSO4 溶液,飽和 KCl 溶液。

實驗步驟

1. 記錄室溫,打開SDC-II型數(shù)字式電子電位差計預熱 5 分鐘。將測定旋鈕旋到“內(nèi)標”檔,用1.00000 V電壓進行“采零”。

2. 電極制備:先把鋅片和銅片用拋光砂紙輕輕擦亮,去掉氧化層,然后用水、蒸餾水洗凈,制成極片。

3. 半電池的制作:向兩個 50 mL 燒杯中分別加入 1/2 杯深 0.1000 mol?L-1 CuSO4 溶液和0.1000 mol?L-1 ZnSO4 溶液,再電極插入電極管,打開夾在乳膠管上的彈簧夾,將電極管的尖嘴插入溶液中,用洗耳球從乳膠管處吸氣,使溶液從彎管流出電極管,待電極一半浸沒于溶液中時,用彈簧夾將膠管夾住,提起電極管,保證液體不會漏出電極管,如有滴漏,檢查電極是否插緊。

4. 原電池的制作:向一個 50 mL 燒杯中加入約 1/2 杯飽和氯化鉀溶液,將制備好的兩個電極管的彎管掛在杯壁上,要保證電極管尖端上沒有氣泡,以免電池斷路。

5. 測定銅鋅原電池電動勢:將電位差計測量旋鈕旋至測定檔,接上測量導線,用導線上的鱷魚夾夾住電極引線,接通外電路。

從高位到低位逐級調(diào)整電位值,觀察平衡顯示。在高電位檔調(diào)節(jié)時,當平衡顯示從OVL跳過某個數(shù)字又跳回OVL時,將該檔退回到低值,再調(diào)整下一檔。在低電位檔調(diào)節(jié)時,調(diào)節(jié)至平衡顯示從負值逐漸小,過零后變正值時,將該檔回到低值,繼續(xù)調(diào)整下一檔。直至調(diào)整到最后一位連續(xù)調(diào)節(jié)檔。當平衡顯示為零或接近于零時,讀出所調(diào)節(jié)的電位值,此即該電池的電動勢。

6. 測定電極電勢:取出飽和甘汞電極,拔去電極頭上的橡皮帽,置于燒杯中。將測量導線的兩個鱷魚夾分別夾在鋅電極和甘汞電極上,同上法測定電動勢。再同樣測量由銅電極和甘汞電極組成的電池的電動勢。根據(jù)所測得的電動勢及甘汞電極的電極電勢,計算所測量電極的電極電勢。

思考題

1.如何正確使用電位差計?

2.參比電極應具備什么條件?

3.若電池的極性接反了,測定時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4.鹽橋有什么作用?選用作鹽橋的物質(zhì)應有什么原則?

科學實驗報告 篇6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一)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室內(nèi)室外溫度的測量與比較 實驗目的:比較室內(nèi)與室外的溫度。

實驗器材:溫度計、溫度填充圖 實驗步驟: 1、測量室內(nèi)的溫度,記住測得的溫度與測量的地點;

2、測量室外的溫度,記住測得的溫度與測量的地點;

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二)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氣溫的測量 實驗目的:氣溫就是指在室外陰涼、通風的溫度,每天應選擇同一時間來測量氣溫 實驗器材:布置分小組記錄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與傍晚的氣溫。每組一張溫度填充圖、一支溫度計。

實驗步驟: 1、用溫度計測量一天中不同時間的氣溫;

2、測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氣溫(選擇同一地點);

3、把測得的氣溫填入表格。

觀察到的現(xiàn)象:1、一天中()的氣溫高;()的氣溫低;2、一天中的氣溫的變化就是:()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三)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測量向陽處與背陰處的溫度 實驗目的:比較向陽處與背陰處的溫度

實驗器材:溫度計、溫度填充圖 實驗步驟: 1、測量向陽處的溫度,記住測得的溫度與測量的地點;

2、測量背陰處的溫度,記住測得的溫度與測量的地點;

觀察到的現(xiàn)象:1、()的氣溫高;()的氣溫低;

2、測量氣溫時應該選擇()的地點。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四)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自制風向儀 實驗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與提高觀察天氣現(xiàn)象的興趣與好奇心。

實驗器材:硬吸管、硬紙板、帶橡皮的鉛筆、大頭針、透明膠帶、剪刀。

實驗步驟: 1、選一根硬一點的吸管,在吸管兩端縱向切開約 1 厘米的縫隙;

2、用硬紙板剪一個大小適中的箭頭與一個稍大一點的箭翼。分別插入吸管兩端的縫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頭針穿過吸管平衡點,并插入鉛筆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轉動。

4、用我們自制的風向標測量

觀察到的現(xiàn)象:1、風向就是指()的方向。北風就是 由()吹來的風;東南風就是由()吹來的風;2、風向可以用()來測量。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五)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食鹽在水里溶解了 實驗目的:知道食鹽在水中容易溶解 實驗器材:玻璃棒、燒杯、勺子、食鹽

實驗步驟: 1、裝三分之一燒杯水。

2、用勺子把食鹽放入水中。

3、觀察食鹽在水中的變化。

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六)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不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認識到面粉不溶解于水。

實驗器材:水、面粉、燒杯、玻璃棒或筷子、藥匙

實驗步驟: 1、取半燒杯水 用藥匙往水中加一匙面粉。

2、用玻璃棒或筷子攪拌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然后靜置一會兒,出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

3、用同樣的方法在多加一些面粉又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然后也靜置一會兒,有出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

觀察到的現(xiàn)象: 靜置后會出現(xiàn)

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面粉在水中就是

的。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七)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高錳酸鉀的溶解 實驗目的:描述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 實驗器材:裝水燒杯 4、筷子 1、高錳酸鉀 1、小藥勺

實驗步驟: 1、在一個裝水的燒杯內(nèi),輕輕地放入 1 小粒高錳酸鉀,先靜觀高錳酸鉀在水中的分散現(xiàn)象, 2、然后用筷子輕輕攪拌一下水,繼續(xù)觀察水與高錳酸鉀的變化。

觀察到的現(xiàn)象:高錳酸鉀()、()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的方法或者()的方法分離出來。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八)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醋、酒精與食用油就是怎樣溶解的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了解不同的液體溶解于水的方式也不同 實驗器材:試管、滴管、醋、酒精、食用油、水

實驗步驟: 1、在三個試管中,各盛約 10~15 毫升的水。

2、分別往試管中加入 1~2 毫升醋、酒精與實用油,充分震蕩后,靜置一會兒。

3、觀察、描述這三種物質(zhì)在水中的狀態(tài)。

觀察到的現(xiàn)象: 液體之間的溶解記錄表 溶解過程 怎樣進入到水中 在水中怎樣擴散 就是否溶解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九)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膠水與洗發(fā)液就是怎樣溶解的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了解液體就是怎樣溶解在水里的 實驗器材:燒杯(2 個)、攪拌棒、洗發(fā)液、膠水、水

實驗步驟: 1、取一小匙(約 2 毫升)膠水漫漫倒入盛水的燒杯中,觀察膠水就是怎樣進入水中的,就是漂浮還就是下沉的,然后用攪拌棒輕輕攪拌觀察膠水能否溶于水中。

2、取一小匙(約 2 毫升)洗發(fā)液漫漫倒入盛水的燒杯中,觀察洗發(fā)液就是怎樣進入水中的,就是漂浮還就是下沉的,然后用攪拌棒輕輕攪拌觀察洗發(fā)液能否溶于水中。

3、與食鹽與高錳酸鉀的溶解相比,膠水與洗發(fā)液的溶解有什么特點。

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十)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不同物質(zhì)(食鹽與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認識不同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就是不同的。

實驗器材:2 個燒杯、1 根筷子、20 克食鹽、20 克小蘇打。

實驗步驟: 1、向兩個燒杯中倒入同樣多的水。

2、將食鹽與小蘇打均分為六份。

3、一份一份的(第一份完全溶解了,再加第二份……)將食鹽加入水中。

4、一份一份的(第一份完全溶解了,再加第二份……)將小蘇打加入水中。

觀察到的現(xiàn)象:溶解了

份食鹽溶解了

份小蘇打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十一)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溶解的快慢 實驗目的:可溶性固體物質(zhì)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與物體顆粒的大小(即表面積的大小)、水的溫度以及混合溶液就是否被攪動等因素有關。

實驗器材:筷子 1 根、玻璃杯 2 個、熱水與冷水、糖塊 3 個、勺子 1 個、實驗步驟: 1、同時放入同樣多的水中(25ml)2、用攪拌的方法可以使方糖溶解得快;3、熱水比冷水更容易使方糖溶解;4、將方糖切成小塊更容易溶解

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十二)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10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鹽 實驗目的:認識到可溶物質(zhì)在水中溶解量就是一定的。

實驗器材:燒杯一個、100 毫升水、攪拌棒一根、20 包(2 克一包)食鹽。

實驗步驟: 1、用燒杯裝 100 毫升水。

2、首先倒入一包,攪拌至完全溶解,再倒入第二包,攪拌至完全溶解,……至不能溶解止。

觀察到的現(xiàn)象:倒入第包時,食鹽不再溶解。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十三)

年 級 級

冊 演示 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如何加快物質(zhì)的溶解 實驗目的:可溶性固體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快慢與物體顆粒大小(即表面積的大小)水的溫度、液體就是否被攪拌等因素有關。

實驗器材:燒杯、攪拌棒、水槽、冷水、熱水、食鹽、方糖、溶解快與慢記錄表

實驗步驟:1、取兩份同樣多的食鹽(約 10 克),分別放入兩個裝有 30 毫升水的杯子中,用攪拌棒攪拌其中的一杯水;

2、觀察比較哪一杯中的食鹽溶解的快一些;

3、重復上面的實驗,把其中一杯的水換成約 60℃的熱水,不攪拌,觀察比較哪一杯中的食鹽溶解的快一些;

4、重復上面的實驗,如果把水的溫度再提高一些,食鹽的的溶解能更快不?

5、把實驗的結果填入“溶解快與慢的比較記錄表”中。

6、做方糖在嘴里溶解的實驗,并把自己實驗的結果,填入“溶解一塊方糖需要多少時間記錄表”表中

象 觀察到的現(xiàn)象: 1、食鹽溶解得快一些的就是()那一杯。

2、食鹽溶解得快一些的就是()那一杯。

3、食鹽溶解得更快的就是()。

論 實驗結論: 可溶性固體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快慢與物體顆粒大小(即表面積的大小)、()、()等因素有關。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十四)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過濾實驗 實驗目的:1、初步學會過濾的操作方法。

2、知道不溶解的物質(zhì)可以被過濾出來,溶解的物質(zhì)不能過濾出來 實驗器材:漏斗 1 只、鐵架臺、燒杯 2 只、圓鐵夾、玻璃棒 1 支、濾紙

實驗步驟: 1、把鐵夾在鐵架臺的鐵桿上上緊,漏斗放在圓鐵夾的口里。

2、將折疊好的濾紙緊貼漏斗的內(nèi)側。

3、過濾時,液體沿著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里,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濾紙的上邊。

4、觀察不同的液體過濾后,濾紙里有什么。

觀察到的現(xiàn)象:面粉液體過濾后,()被過濾出來,食鹽溶液過濾后()沒有被過濾出來 實驗結論:用過濾的方法,可以判斷物質(zhì)就是不就是()了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十五)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 名稱: 氣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實驗目的:有些氣體也可以溶解在水里 實驗器材:注射器 1 支、汽水 1 瓶、皮塞 1 個

實驗步驟: 1、觀察沒開蓋的汽水與開蓋后的汽水有什么不同。

2、用注射器吸大約半管汽水,用皮塞塞住塞緊管口,然后慢慢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手柄,觀察汽水的變化。

3、然后再把活塞的手柄往回推,觀察汽水的變化。

觀察到的現(xiàn)象:向外拉活塞,汽水里有

冒出來,把活塞往回推,里面原來冒出來的氣泡

汽水里了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十六)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過濾食鹽、沙與面粉與水的混合物 實驗目的:能使用過濾裝置分離幾種固體與水的混合物。

實驗器材:食鹽 1、沙 1、面粉 1、裝水燒杯 3、筷子 1、玻棒 1、水槽 1、漏斗 1、濾紙 3、鐵架臺1。(沙在使用前淘干凈。)

實驗步驟: 1、取一小匙食鹽與一小匙沙,分別放入兩個盛水的玻璃杯內(nèi),不攪拌,靜靜觀察,比較食鹽與沙在水中的變化。過一會再攪拌,觀察它們的變化。

2、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個盛水的玻璃杯內(nèi),靜靜觀察一會兒,瞧瞧面粉在水里的變化,然后再用筷子輕輕攪拌一會兒,觀察面粉在水中的變化。

3、分別做過濾食鹽溶液與沙與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與水的混合物,并觀察濾紙,匯報觀察結果。

觀察到的現(xiàn)象: 食鹽沒有()出來,面粉與沙()出來了。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十七)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酒精燈的使用 實驗目的:了解酒精燈的構造,正確使用酒精燈 實驗器材:酒精燈、火柴。

實驗步驟: 1、認識酒精燈的構造;2、點燃酒精燈時,一定要用燃著的火柴,決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對火;3、給酒精燈熄火時,用燈帽將其蓋滅,蓋滅后需重復蓋一次;不能用嘴吹滅火。

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十八)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分離食鹽的方法 實驗目的:知道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就是一個可逆的過程。用蒸發(fā)的方法可以分離出溶解在水中的鹽,這種方法被廣泛應用于生活中。

實驗器材:飽與鹽水 1、食鹽 1、清水 1、蒸發(fā)皿 1、放大鏡 1、石棉網(wǎng) 1、酒精燈 1、三腳架 1。

實驗步驟: 1、將濾液倒入蒸發(fā)皿中,10 毫升。

2、用火柴點燃酒精燈,外焰加熱?;鸩褫p輕甩滅后放至一旁。

3、待出現(xiàn)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避免鹽晶體燒焦發(fā)黃。

4、加熱完畢需要熄火時,可用燈帽將其蓋滅,蓋滅后再重蓋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時燈帽打不開。

5、用放大鏡觀察蒸發(fā)皿中留下的物質(zhì)的形狀、顏色、顆粒大小。

觀察到的現(xiàn)象:蒸發(fā)皿中留下的()物質(zhì)就就是鹽的結晶。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十九)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聽聽物體(音叉)發(fā)出的聲音 實驗目的:知道我們周圍充滿著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可以利用物體來制造出不同的聲音。

實驗器材: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 3 枚釘子

實驗步驟: 1、出示一組(兩種)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樣的力量敲擊音叉,聽聽她們發(fā)出的聲音。

2、選擇其中一種音叉,先輕輕擊打,再重一點擊打,兩個聲音有什么不同不? 3、嘗試用高、低、強、弱等詞語對聲音進行歸類。

觀察到的現(xiàn)象: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樣的力量敲擊音叉,發(fā)出聲音的()不同;用不同的力敲一種音叉,發(fā)出的聲音的()不同。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二十)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聲音就是怎樣產(chǎn)生的 實驗目的:知道聲音就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實驗器材:1 面鼓、1 把鋼尺、2 根皮筋、1 個音叉、裝水的水槽

實驗步驟: 1、在水槽里盛約 2/3 的清水,用輕而短促的力打音叉與用較大的力擊打音叉,觀察音叉的振動。用一個手指輕輕地接近振動著的音叉,感覺一下音叉的振動。

2、木板上拴著兩個皮筋。撥動一個皮筋使它發(fā)出聲音,另一個皮筋保持不動,不發(fā)出聲音。3、觀察到的現(xiàn)象:當一個物體(如音叉、鼓、鋼尺、皮筋、鐵釘?shù)?在力的作用下,能()地做往返運動。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二十一)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研究聲音的變化 實驗目的:音量就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就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鉞低。

實驗器材:鋼尺、4 個同樣的杯子內(nèi)裝有不同量的水、1 根橡皮筋、3 個長短不同的鐵釘?shù)?/p>

實驗步驟: 1、使鋼尺發(fā)出聲音。

2、同樣的力敲擊這 4 個杯子。

3、使使橡皮筋發(fā)出聲音。

觀察到的現(xiàn)象:輕輕撥動鋼尺時,鋼尺的振動幅度(),聲音()。用力撥動鋼尺時,鋼尺的振動幅度(),聲音()。皮筋松,振動(),發(fā)出的聲音()。皮筋緊,振動(),發(fā)出的聲音()。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二十二)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認識聲音的強弱 實驗目的:音量就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實驗器材:剛尺

記錄單

實驗步驟: 1:觀察剛尺怎樣發(fā)出聲音

2:輕撥與用力撥動剛尺進行比較,尺上下震動的幅度與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相同與不同。并作好記錄。

3:重復實驗,準確描述物體震動時,震動幅度的大小與聲音強弱之間就是什么關系。

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聲音就是由

決定的, 聲音就 越強。

聲音就越弱。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二十三)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認識聲音的高低 實驗目的:了解音高就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實驗器材:杯子、記錄表

實驗步驟:、1、裝四杯水量均不相同的水。

2、按順序反復敲擊杯口,比較它們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3、對實驗結果作簡單的分析,并作下記錄。

觀察到的現(xiàn)象:音高就是由物體振動的()決定,振動的(),聲音就越();振動的(),音高就越()。

實驗結論:音高就是由

決定的白土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二十四)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探究聲音的傳播 實驗目的:認識聲音就是通過過物體以波的形式傳播的 實驗器材:音叉

水槽

土電話

記錄表

實驗步驟: 1、裝 ? 水槽的水。、敲擊音叉,然后去接觸水面,觀察水面現(xiàn)象。、組裝土電話,兩個同學互相用土電話對講。

觀察到的現(xiàn)象:聲音就是通過過物體以

傳播的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二十五)

年 級 級

冊 演示

分組

時 時 間

****年**月**日 指導老師

實驗名稱: 音叉振動實驗 實驗目的:音叉 1 只、1 個裝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

實驗器材:聲音就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實驗步驟: 1、在裝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 用敲擊過的音叉馬上觸及水面 觀察水面有什么變化。

2、與同學討論水面產(chǎn)生波動的原因。

觀察到的現(xiàn)象:水面產(chǎn)生了。

實驗結論:

白土崗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二十六)

科學實驗報告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zhì)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整體學習興趣高,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jīng)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比較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們偏重于語、數(shù)、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diào)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情感。

3、 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nèi)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diào)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著重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圍繞“生命世界”、“物質(zhì)世界”開展探究活動。安排了“植物的一生”、“翩翩雌與雄”、“位置與運動”、“力與運動”、“物質(zhì)的變化”、“整理信息,讓我們發(fā)現(xiàn)更多”六個主題單元,共設計了44個活動。

“植物的一生”:根據(jù)植物一生所經(jīng)歷的過程安排教學內(nèi)容,通過種植、觀察、記錄、整理信息等活動,使學生了解植物一生所經(jīng)歷的過程,發(fā)現(xiàn)植物生長變化規(guī)律。

“翩翩雌與雄”:教材以植物的繁殖與動物的繁殖、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兩條主線安排教學內(nèi)容。引領學生通過觀察、實驗、閱讀活動了解生物繁殖的方式。對于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的探究方式以接受式探究為主。

“位置與運動”:通過觀察、描述、游戲、實驗、測量、統(tǒng)計分析等活動,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描述物體位置時需要用到參照物、方位和距離3個因素;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用到參照物、位置、方向和快慢(速度)

“力與運動”:首先通過游戲、體驗等活動使學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力無處不在;然后通過試驗、游戲、測量、統(tǒng)計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彈力、重力、摩檫力。

“物質(zhì)的變化”:首先在幫助學生建立物質(zhì)的變化分為可逆的變化與不可逆的變化的概念;然后指導學生認識有些變化產(chǎn)生了新物質(zhì),滲透化學變化的概念;最后,綜合前面所學進行應用,同時滲透物質(zhì)守恒的原理。

“整理信息,讓我們發(fā)現(xiàn)更多”:回顧本學期整理資料的活動,歸納總結整理資料的方法。激勵學生在后繼的探究活動中繼續(xù)應用這些方法整理信息。

四、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shù)據(jù),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jù)、敢于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六、教學進度表

周 次 教 材 內(nèi) 容第一周播撒希望的種子第二周小苗快快長 第三周開花結果

第四周花開花落為哪般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科學實驗報告 篇8

隊鼓、上有少許豆粒、小槌

用槌把隊鼓敲響

現(xiàn)象:小豆

說明:鼓發(fā)聲時鼓面

在這個實驗過程中,學生根據(jù)實驗報告的要求便可獨立完成實驗,也不受限制,多余時間可多做一遍,多研究一遍。

在課堂實驗中,教師一般都喜歡采取邊講邊實驗的方式。教師一邊講解實驗的原理和操作要領,一邊示范過程,學生一邊聽,一邊看,仿照教師的示范進行實驗,學生在同一時間內(nèi)做同一實驗步驟,要求一致,步調(diào)一致,課堂次序較易把控。但這種方式下,學生做實驗比較被動,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如果能培養(yǎng)學生進行獨立實驗,則能取得邊講邊實驗的方法所無法得到的效果。但如果由學生自己獨立實驗,教師則不易控制紀律,往往無法達到預定目標。在這課中,我設計了以上實驗報告后,實驗目的、注意事項學生一目了然,學生完全能夠獨立完成整個實驗。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并讓學生在實驗中總結規(guī)律。

三、探究實驗報告的設計,有利于學生在實驗中探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茖W探究不僅可以使小學生體驗到探究的樂趣,獲得自信,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而且可以使他們識別什么是科學,什么不是科學??茖W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賴于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活動,必須緊密結合科學知識的學習,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nèi)化形成,而不能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③在小學階段,對于學生的探究要求雖然不高,但如果教師在教學和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探究的全過程或部分過程經(jīng)過實驗報告的填寫、設計由扶到放地反復訓練,那么學生對整個探究過程的基本方法便能初步地掌握,這便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的過程一般有以下八個要素:1.提出問題2.猜想與假設3.制定計劃4.觀察、實驗、制作5.搜集整理信息6.思考與結論7.反思與評價8.表達與交流。[3]而一份較完整的實驗報告一般包括以下這些部分:1.實驗內(nèi)容2.實驗目的3.實驗器材4.實驗方法5.實驗結果6.問題與討論。將科學探究的實施和實驗報告的填寫兩者相結合,老師在教學時就可以有意識地從扶到放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以教科版四下三食物單元《面包發(fā)霉了》為例來設計:

問題的提出

霉菌的生長與有關嗎?

霉菌的生長與有關嗎?

猜想與假設

霉菌的生長與溫度有關,溫度高容易霉菌長得快。

制訂實驗計劃

進行實驗

實驗方法:

相同條件:兩塊同樣大小的面包,挑同樣多少的菌絲,同時滴上10滴水,放入相同的保鮮袋扎緊。

不同的條件:一塊放在廚房任一地方,一塊放入冰箱

實驗方法:

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

結論

如果說“面包的發(fā)霉與溫度有關”這一探究實驗老師需要扶著走,那么另一個問題“面包的發(fā)霉與水有關嗎?”學生完全可以模仿老師給出的模式自己來進行實驗。這不僅能讓孩子清晰地了解整個探究的過程,了解了探究的一般步驟,也教給了孩子科學的探究方法,今后再遇到相類似的科學探究問題完全能獨立地運用所學的方法去解決,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四、實驗報告的設計與填寫,有利于學生在實驗中創(chuàng)新,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科版5上《蚯蚓的選擇》這一課中,設計了如下實驗報告:

實驗驗證

蚯蚓適宜生活在

明亮還是陰暗的地方

潮濕還是干燥的地方(自己設計)

實驗用品準備

一長方形紙和內(nèi)涂黑,將盒低挖掉一半,貼一塊透明塑料薄膜,一塊黑濕布,5條蚯蚓。

實驗環(huán)境準備

桌上鋪一塊黑濕布,布上放5條蚯蚓,用盒罩住,使蚯蚓在明暗交界處

觀察記錄

蚯蚓爬向的地方。

(選擇:(1)明亮(2)黑暗)

蚯蚓數(shù)量:高處暗處

(填“=”“”“”

得出結

蚯蚓適宜生活在環(huán)境中

以上實驗說明:蚯蚓適宜生活在、的環(huán)境中。

這張實驗報告我重點設計了驗證“蚯蚓適于生活在明亮的環(huán)境還是陰暗的環(huán)境”這一環(huán)節(jié)。上課前一天我便把實驗報告發(fā)下去,學生可根據(jù)實驗報告的要求自行先準備實驗材料,而且還可自己設計驗證“蚯蚓適于生活在潮濕還是干燥的地方”實驗所需的材料,而后根據(jù)上課的實驗結果進一步驗證自己實驗設計的正確性,或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如何改正。通過多次實驗,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能力大大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五、學生實驗報告的填寫,還便于教師掌握信息反饋,進而針對性地進行輔導。

仍以《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為例。第一年帶學生時并沒有準備實驗報告,因此,在問及學生聲音產(chǎn)生時皮筋和鼓有何新的現(xiàn)象,學生均能回答出“震動”。我以為學生所說的“震動”便是我想傳授的“振動”,想當然地就寫了“振動”兩個字,便以為學生都理解了。第二年再上這課時設計了上述實驗報告,許多學生根本不能寫出“振動”這個詞,許多學生經(jīng)過細致觀察能夠寫出“上下不停地動”“左右來回不停地動”。個別學生填寫的是“震動”,“振動”這一詞能填出者幾乎沒有。正是通過學生的實驗報告,我才猛然驚醒,上屆的學生豈不是稀里糊涂學了個“振動”,真的有必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學生何為“振動”,此“振動”非那“震動”。

雖然教科版科學教科書相比原先的人教版自然教材有了一些實驗記錄的表格雛形,但也有一些內(nèi)容并無實驗報告設計,且由于科學書屬于循環(huán)使用教材,學生不能在書本上隨意填寫,所以很多實驗報告還需要老師結合學生的需要和實際重新進行設計,這就給科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使用實驗報告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設計的實驗報告必須以課本為基礎,在尊重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前提下,巧妙地將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融入到實驗報告中。實驗報告要精而細,切忌粗而廣,讓學生無從下手;不能過于死板,應有讓學生發(fā)揮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的空間。

2.學生的實驗報告教師必須認真批改,及時表揚并作出示范,切忌用后便置之不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認真對待而不馬虎了事。

3.教師要注意案例的積累,多和周邊學校的科學教育進行橫向聯(lián)系,這樣可減少設計的重復勞動,并在學習其他學校先進經(jīng)驗的基礎上不斷地加以改進。

愿我們教師都能做一個有心人,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實驗技巧,提高科學素養(yǎng),為學生今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結實的基礎。

科學實驗報告 篇9

摘要:科學探究實驗是新課程著重介紹的知識點,同時又是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熱點、亮點和難點。本文對科學探究的六大要素逐一加以解釋,并以實例說明如何做好科學探究實驗及如何做實驗報告。

關鍵詞: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實驗 實驗報告 提出問題 猜想和假設 實驗方案 數(shù)據(jù)處理

作為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熱點、亮點和難點,《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對科學探究提出了明確要求,并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精神?!币话銇碇v,我們進行科學探究都要遵循以下步驟或流程:

一、提出問題

“現(xiàn)代科學之父”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shù)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進步”。

問題是創(chuàng)造的先導,是思維的起點,具有問題意識是一個人有所創(chuàng)新的前提與基礎,是否具有問題意識,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因循守舊之人與開拓創(chuàng)新之人的分水嶺。

我們提出的問題首先應該是科學的,不能反科學或偽科學,而且還必須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可以探究的、值得探究的。依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我們所能提出的問題應根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卻不能脫離生活和實際經(jīng)驗,提出的問題應在其力所能及范圍之內(nèi),即有能力應用已有的物理知識,加上部分未知的物理知識,利用科學的方法與思想,或獨立或協(xié)作地予以解決。

提出問題后我們還必須明確問題,明確問題是為提出假設或大膽猜想奠定基礎。從物理學的角度較為明確地闡述該問題。

二、猜想和假設

讓學生做假設和猜想,就是根據(jù)已有的物理知識和實驗經(jīng)驗,對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問題的答案提出猜想與假設,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卻概括世上的一切,推動著科技的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講,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郅庭瑾先生認為,高中生業(yè)已具備以理論型為主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具體體現(xiàn)在:

①學生可以通過假設進行思維。按照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的途徑,經(jīng)過一系列的抽象邏輯過程,達到目的。

②學生思維業(yè)已具備預設性,在解決問題之前,學生已采取了一定的方式和手段。

③學生思維已漸進形式化。中學生開始逐步地由具體運算思維占優(yōu)勢發(fā)展為形式思維占優(yōu)勢,不僅能夠進行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而且能進行從一般到特殊的演繹。高中生在他們的實踐與學習中,已能夠完成從具體上升到理論,再由理論指導去獲得具體知識的完整過程。

④高中生思維活動中自我意識或監(jiān)控能力的明顯化。

⑤學生思維能跳出舊框框,創(chuàng)造性思維已獲得迅速發(fā)展,開始追求新穎、獨特的東西,形成了自己對事物的獨特見解。為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們大膽猜想,只有想象,才能盡可能多地突破舊有知識的羈索,打破時空的限制,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盡可能地全方位思考。合理的或大膽的猜想往往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無意中的直覺往往可以打開解決問題的大門,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靈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一種大膽而有根有據(jù)的判斷往往也可以突破層層迷團,實現(xiàn)探究的目的。

三、制定實驗方案

方案是種思想,是個預設,只有經(jīng)過多次嘗試才能完善;方案是盞街燈,是座燈塔,指引著我們有目的有步驟地完成實驗或既定目標。方案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實驗步驟是否井然有序,關系到實驗數(shù)據(jù)是否真實可靠、是否切實可信,關系到實驗結論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具有普遍性。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好就好在實驗設計的巧妙,設計的合理,設計的渾然天成。為此:

①方案中的儀器應選材合理,便于準備,不能要求過高。在確定實驗方案之前,應首先學會正確操作和熟練操作,特別要注意應該注意的事項。

②探究過程應盡量清晰,各步驟間銜接流暢,表格設計合理,應盡可能多地確定實驗方案,盡可能多地進行實驗,并由此比較各個方案的優(yōu)缺點,確定最佳方案,同時若其中某個實驗被確認失敗的話,也可以盡快選擇其他實驗方案。

四、進行實驗

根據(jù)實驗方案,按照說明書正規(guī)操作,操作時應注意安全(包括儀器安全和人身安全),實驗中要如實記錄數(shù)據(jù)和實驗現(xiàn)象等,利用觀察、實驗或其他方式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地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和信息。

盡可能地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與信息,目的是盡量減少偶然誤差的干擾。收集到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我們做定性分析;數(shù)據(jù)越多,越有利于我們做定量的計算。當然,為了更好地逼近實驗結論,我們除了實驗手段外,還可以從多種信息源上采集和獲取信息,以彌補實驗手段的不足。

五、數(shù)據(jù)處理

整理完所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與信息后,就要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應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分析和歸納,找出規(guī)律,嘗試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處理得出結論,并對實驗結果予以解釋和描述”,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能得到哪些反饋呢?

用自己的語言去總結實驗結論時,需要注意的是實驗結論一般應具有以下特征:

①條件相當嚴格,不能任意擴大或縮??;

②實驗方法相當完善,當然也有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③表述簡潔而嚴明,應盡量用嚴密且準確的科學術語來描述,且具有相當嚴謹?shù)倪壿嫛?/p>

六、心得體會

通過實驗,汲取失敗的教訓,積累成功的經(jīng)驗。實驗后要提交實驗報告,報告中要科學地表述自己的探究思路、過程、方法和結論。踢過足球比賽的大都知道“我們在比賽中,既要注重自己的積極突破,又要注重團隊的團結合作”的道理,同樣在科學探究實驗中,自我自主探究與交流協(xié)作也一樣重要。在合作中注意既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實驗方案,也要能夠積極聽取他人的建議,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成果。只有我們親身親歷科學探究,才能收獲一種習慣,養(yǎng)成一種意識,養(yǎng)育一種能力,這對我們今后無論是學業(yè)還是事業(yè)都是極其重要的。

下面以“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力之間的關系”的實驗為例,簡要探討如何進行科學探究和書寫實驗報告。

實驗原理及實驗方案: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力并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簡而言之,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體現(xiàn)在速度的改變上,而速度發(fā)生變化就表明物體具有加速度,因此可以說力是使物體產(chǎn)生(或具有)加速度的原因。同是一輛靜止的汽車,施加的牽引力越大,至某一速度所需要的時間越短。由此我們不妨假設加速度與力成一次函數(shù)a=kf+b,同時假設b=0。假設成立與否,還需要用實驗探究和驗證。同時,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即慣性越大,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就越難以發(fā)生改變,即加速度越小,由此我們不妨假設a=b+1/km,同時假設b=0。由此,我們現(xiàn)在所要探究的加速度是同時與力、質(zhì)量有關的,那么又有怎樣的關系呢?按照哲學上的觀點,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是由合外力(外因)和質(zhì)量(內(nèi)因)共同決定的,合外力和質(zhì)量兩個因素統(tǒng)一于影響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過程當中,同時又是矛盾的。合外力促使加速度的產(chǎn)生,質(zhì)量則維持原有狀態(tài)不變,阻礙加速度的產(chǎn)生。在物理學中我們研究一個物理量同時與兩個或多個物理量(或因素)有關的多元問題的基本方法就是控制變量法,即先保持其他物理量(或因素)不變,逐步分析所求物理量與其中某一物理量的關系,而后總結出這幾個量之間的關系。因此,我們可以首先固定質(zhì)量,探究加速度與力之間的關系;而后固定合外力,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間的關系;最后總結出加速度與合外力、質(zhì)量的關系。

如果a=k1f成立,反映在a-f圖線上就應該是條過原點的傾斜的直線;如果a=k2m成立,反映在a-m圖線上就應該是條雙曲線,然而真實地判斷該圖線是否是雙曲線是比較復雜的,不過我們可以變換角度,將a與m成反比轉化為a與1/m成正比,即反映在a-1/m圖線上就是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的直線。但加速度是不易測量的,因此我們需將其轉化為位移,而且我們所探求的主要是a與f、m間的關系,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無須求解a的實際值。設計實驗時使小車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同時將小車放在相同的位置,并同時打開和關閉文件夾使兩小車運動的時間相等,由s=at2/2便可得出a1/a2=s1/s2。這樣就將加速度轉化為位移,以后做就好的多了。

教材給出了實驗裝置,但不甚好。一方面嚴格的光滑水平木板是沒有的,普通實驗室中的木板大都相當粗糙,不符合實驗要求;另一方面,若往小盤中放砝碼,好多同學放置的大都不是比較均勻,然而這樣做很容易帶來相當大的誤差。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如下圖:

實驗器材:上部有凹槽的小車兩個,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直木板兩個,大型文件夾一個,砝碼若干,勾碼若干,細線若干,刻度尺一把。

為記錄小車的加速度,我們可以采用打點紙帶,同時為避免小車與定滑輪的碰撞,可以在小車后拴兩條較長的細線,細線的另一端加以固定。本實驗方案舍棄砝碼盤,而采用勾碼,可以保證拉力在一條直線上,增減勾碼即改變了小車受到的拉力。在小車上增減砝碼的質(zhì)量,即改變了小車的質(zhì)量。

為得到近似光滑的長直木板,我們通常采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不加砝碼,不系細線,試探著移動墊木,使放置在斜面上的小車近似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物體受g、n、f三個力的作用而處于平衡,合力為0,得gx=f,兩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當于f不存在。

科學實驗報告 篇10

四年級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

第2課 植物的根

【實驗名稱】驗證根的吸收作用

【實驗目的】會設計觀察實驗;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實驗器材】一株生長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實驗步驟】

1、在玻璃杯中加入適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發(fā)。

4、用橡膠塞(中間鉆孔、切成兩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處做標記。

5、把植物放在向陽的地方,觀察玻璃杯中液面的變化。

【實驗現(xiàn)象】玻璃杯中的液面會逐漸下降。

【實驗結論】根有吸收作用。在吸收水分的同時,把溶解在水中的養(yǎng)分也吸收了。

【實驗說明】

1、玻璃杯可用燒瓶代替,直接觀察刻度,不用做標記。

2、花生油防蒸發(fā),可用棉花代替。

3、橡膠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課 植物的葉

【實驗名稱】分離葉綠素

【實驗目的】大多數(shù)植物葉呈現(xiàn)綠色,是因為葉中含有葉綠素的緣故。

【實驗器材】錐形瓶、酒精、燒杯(盛水)、三腳架、石棉網(wǎng)、酒精燈、火柴、脫脂棉(棉花)

【實驗步驟】

1、把幾片綠葉放入錐形瓶內(nèi),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沒葉片為止。

2、把錐形瓶放入盛熱水的大燒杯中。

3、在三腳架上放好石棉網(wǎng),然后把大燒杯放在水面,點燃酒精燈加熱。

4、過一會兒,會看到錐形瓶中無色酒精完全變成綠色,這些綠色物質(zhì)就是葉綠素。

【實驗結論】葉子大多數(shù)呈現(xiàn)綠色的原因是含有葉綠素。

【實驗說明】葉綠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將它加熱煮沸,葉綠素就會跑到酒精中。

改進:這個實驗如果分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話不利于學生觀察,可以讓學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礦泉水瓶子裝上白酒,把綠葉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鍋中,在爐上加熱,仔細觀察,效果很好。

第4課 植物的莖

【實驗名稱】

驗證莖有運輸水分的作用

【實驗器材】鳳仙花、水(滴入紅墨水便于觀察)、礦泉水瓶、小刀等。

【實驗步驟】

1、剪取一枝鳳仙花枝條。

2、把鳳仙花插入裝紅墨水的礦泉水瓶里。

3、把裝置放在陽光下,葉面水分迅速蒸騰水分,從而使紅色染液迅速上升到葉脈。

4、當看到葉脈微紅時,從瓶里取出,用清水沖洗,再制成切片觀察。

【實驗現(xiàn)象】莖內(nèi)導管被染紅,其他部分沒被染紅。

【實驗結論】莖有運輸水分的作用。

【實驗說明】

1、鳳仙花俗稱:指甲桃。

2、鳳仙花可用芹菜(其葉柄和莖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

3、時間不宜過長,因為時間長,就會因莖的橫向運輸,使莖內(nèi)不只導管染成紅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紅色,這樣就不能達到預期效果了。

改進:選用帶樹皮 細的枝條比較好,能明顯的區(qū)分莖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部分。

第6課:秋季星空——制作觀星箱

制作步驟:

1、準備一個較大的盒子、線、膠帶;

2、將盒子去掉蓋,并在盒底左下角或右下角挖一個小洞,作為觀察孔,洞不宜太大;

3、再原來盒蓋處用線編出大小一樣的網(wǎng)格,線的端口可以用膠帶固定再盒子上,網(wǎng)格起到為觀察對象定位的作用;

4、將制作好的觀星箱放置再便于觀察研究對象的位置,固定不動,并開始利用觀星箱對研究對象進行長期觀察。

【基礎知識】

1、觀察方位的確定:觀察南面的天空:上北下南左東右西 觀察北面的天空:上南下北左西右東

2、北斗七星的位置: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東

3、()是秋季星空中一個耀眼的星座。這個星座中的五顆亮星構成一個“M”形。

4、()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著名的()就處于這個星座。

第8課木材

實驗名稱: 研究木頭的特點實驗

實驗材料: 各種木頭、水槽、放大鏡、酒精燈、導線、電池、小刀、錘子、實驗方案:

1、將木頭放在火上燒觀察哪種木頭更易燃燒。

2、用放大鏡觀察木塊上的花紋,比較花紋的形狀、紋絡粗細

3、用小刀刻木頭、用指甲刻畫木塊,探究木塊的軟硬程度

4、將木塊放入水中,看沉浮現(xiàn)象。

5、檢驗木頭的導電性。

實驗現(xiàn)象: 木頭易燃燒。

2、木頭有年輪

3、木頭軟硬度不同

4、木頭能浮沉

5、濕木頭能導電

第10課陶瓷

實驗名稱: 研究陶瓷的特點實驗

實驗材料: 陶瓷、碎瓷片、木錘、小刀、酒精燈。

實驗方案:

1、將陶瓷片砸開,觀察斷裂面。

2、用斷裂面來切割紙觀察其鋒利程度。

3、將陶瓷片放在火上燒,觀察陶瓷的耐火性。

4、檢驗導電性

實驗現(xiàn)象: 陶瓷堅硬、易碎

2、陶瓷斷裂面鋒利

3、陶瓷耐高溫

4、陶瓷不導電

實驗結論: 同現(xiàn)象

第11課金屬

實驗名稱: 金屬的特點

實驗材料: 各種金屬制品、燒杯、熱水、勺子、小刀、錘子、釘子、木頭、導線、電池、酒精燈

實驗方案:

1、把勺子放入有熱水的燒杯中,用手觸摸勺把。

2、用小刀刻金屬體驗軟硬程度。

3、用錘子砸釘子。

4、檢驗導電性

實驗現(xiàn)象: 易傳熱、2、軟硬度不同

3、有延展性

4、易導電

實驗結論: 同現(xiàn)象

第12課玻璃與塑料

實驗名稱: 玻璃與塑料的特點

實驗材料: 各種玻璃、塑料制品、木錘、電池、導線、鑷子

實驗方案: 同以上研究材料的方法

實驗現(xiàn)象: 玻璃特點:

1、透明

2、易碎

3、不燃燒

4、較重

5、較硬

6、斷裂面鋒利

7、不導電

塑料特點:

1、透明

2、不易碎

3、易燃燒

4、較輕較軟

5、硬塑料斷裂面鋒利

6、不導電 實驗結論: 同現(xiàn)象

第13課蒸發(fā)

實驗名稱: 蒸發(fā)

實驗材料: 鏡子、手帕、吹風機、瓷盤、玻璃片、玻璃棒、瓶蓋、木棒、棉花球、棉線、弧形木板、小鐵釘、鐵絲、雙面膠、試管夾、燒杯溫度計、棉紗

實驗方案:

1、用濕毛巾擦拭小鏡子,觀察鏡子上水的變化。

2、把水抹在手掌上觀察水的變化,觀察室外晾曬濕衣服。

3、用棉紗將一支溫度計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許水,觀察溫度計的變化。

4、在兩個蒸發(fā)皿里放入同樣多的水,用酒精燈加熱一個蒸發(fā)皿中的水,另一個不加熱,做對比實驗。

5、兩塊同樣的濕布,用電吹風吹其中一塊濕布,另一塊放在桌上,進行對比實驗。

實驗現(xiàn)象: 1、2:水不見了。3:溫度計溫度下降。4:被加熱的蒸發(fā)皿里的水蒸發(fā)的快。5:被電吹風吹動的濕布水蒸發(fā)的快。

實驗結論: 1和2水慢慢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氣中,這種現(xiàn)象叫蒸發(fā),水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蒸發(fā)。

3說明水蒸發(fā)時會吸收熱。4和5說明加熱和通風可以加快蒸發(fā)。

第14課沸騰

實驗名稱: 沸騰

實驗材料: 方座支架、燒杯、酒精燈、火柴、溫度計、水

實驗方案:

1、用酒精燈加熱燒杯中的水,觀察燒杯中的溫度的變化。

2、水開后繼續(xù)加熱一段時間,觀察有什么變化。

實驗現(xiàn)象: 隨著給水加熱時間的延長,水的溫度逐漸升高,水里產(chǎn)生大量氣泡,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水會不停地翻滾,燒杯中的水不斷減少。水燒開后繼續(xù)加熱,液體的溫度不再上升。

實驗結論: 在一定的外界條件下,液體被加熱到一定溫度時,內(nèi)部會出現(xiàn)大量氣泡,氣泡迅速脹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氣,整個液體發(fā)生劇烈汽化,這種現(xiàn)象叫做沸騰。如果繼續(xù)加熱,液體溫度不再上升,此時的溫度稱為液體的沸點。

第15課凝結

實驗名稱: 凝結

實驗材料: 小鏡子、小瓷盤、酒精燈、火柴、玻璃杯、試管夾、水

實驗方案:

1、對著小鏡子哈氣,用放大鏡觀察小鏡子上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2、在兩個同樣的燒杯中放入同樣多的溫度相同的熱水,在兩個杯口同時分別蓋上冷瓷盤和烤熱的瓷盤,進行觀察。

實驗現(xiàn)象:

1、鏡面上有小水珠。

2、冷瓷盤下有小水珠,烤熱的瓷盤下沒有小水珠。實驗結論: 水蒸氣遇冷可以變成液態(tài)的水,這種現(xiàn)象叫做凝結。

第16課水的三態(tài)變化

實驗名稱;測定水的冰點教參164頁

實驗材料:大燒杯 試管溫度計冰塊食鹽

實驗步驟;

在大試管中放入冰塊,倒入適量濃食鹽水。把裝有一小半水的試管放入大燒杯仔細觀察試管內(nèi)水的變化。記錄觀測到的溫度和現(xiàn)象。實驗結論:試管內(nèi)水的溫度越來越低,水慢慢結冰。水結冰時的溫度零攝氏度的冰.第17課小水滴的旅行

實驗名稱: 雨的成因模擬實驗

實驗材料: 方座支架、酒精燈、石棉網(wǎng)、火柴、平底燒瓶、帶膠塞的導管、小瓷盤、燒杯?;蛘呔凭珶?、火柴、三腳架、石棉網(wǎng)、燒杯、水、小瓷盤

實驗方案: 給燒瓶里的水加熱,水溫逐漸升高至沸騰。觀察燒杯內(nèi)壁。

2、加熱燒杯內(nèi)的水,在燒杯口上罩上盛有冰塊的瓷盤。

實驗現(xiàn)象:

1、燒杯內(nèi)壁上逐漸積滿了小水滴,而逐漸變大,從燒杯口滴下形成雨。

2、瓷盤下有許多小水滴,小水滴越集越多,滴下形成雨。

實驗結論: 水蒸氣遇冷凝結成水,多了形成雨。

實驗名稱: 霧的形成模擬實驗

實驗材料: 酒精燈、火柴、三腳架、石棉網(wǎng)、平底燒瓶、帶膠塞的玻璃管,玻璃杯、冰塊 實驗方案:

1、用酒精燈給燒瓶里的水加熱,使水沸騰,觀察玻璃管口昌出的氣體。

2、在盛有溫水的燒杯口上方,放一塊冰,觀察冰塊周圍會有什么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

1、從玻璃管口上方冒出“白氣”。

2、冰塊周圍會有“白氣”出現(xiàn)。實驗結論: 霧是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

實驗名稱: 露的形成模擬實驗

實驗材料: 方座支架、酒精燈、火柴、燒杯、水、小瓷盤、試管夾

實驗方案: 加熱燒杯中的水,用試管夾夾住小瓷盤放在燒杯口的上方觀察。

實驗現(xiàn)象: 瓷盤下結滿了小水珠。

實驗結論: 露是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

實驗名稱: 霜的形成模擬實驗

實驗材料: 水、冰、食鹽、溫度計、易拉罐、海綿

實驗方案:

1、將冰、水、鹽放入易拉罐,插好溫度計。

2、擦干易拉罐,放到桌上沾滿水的海綿上。

3、過一會兒,觀察易拉罐外壁上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測量桶內(nèi)溫度是多少?

實驗現(xiàn)象: 易拉罐外壁上沾滿了小冰晶

實驗結論: 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成的小冰晶

第19課地球上有什麼

實驗名稱;觀察地球儀

實驗材料:地球儀

實驗過程:

1.發(fā)現(xiàn)藍色的表示海洋,黃褐色表示高地,綠色表示平原。.地球上有各式各樣的地形、地貌、:山峰、高原、平原、沙漠、丘陵、盆地等。

3、地球儀上有經(jīng)線、緯線、赤道、五帶分布。

第21課、蘋果為什么落地

實驗名稱模擬蘋果落地的實驗

實驗材料細線小木塊皮球鉤碼火柴鐵架臺

實驗方案

1、根細線拴住一個鉤碼,吊在鐵架臺上,用火柴把細線燒斷,觀察現(xiàn)象。

2、用手托住一個木塊,松手觀察現(xiàn)象。

3、用手拍皮球觀察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鉤碼落回地面,木塊落回地面,皮球彈起很高后落回地面。

實驗結論在地球或地球附近,任何物體都會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實驗名稱:使用測力計測量物體受到的重力

實驗材料測力計、鉤碼、各種被測物體

實驗過程:

正確使用測力計測量物體受到的重力。

(1)使用測力計時要先將指針調(diào)整到零刻度。力的單位“牛頓”用“N”表示。

(2)每個測力計都有一定的測量范圍,測力計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測力時不可超過這個最大數(shù)值。

(3)用右手握住測力計的提環(huán),讓測力計豎直垂下,然后在掛鉤處掛上,把重物提起,待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讀數(shù)時,重物必須懸空,視線要與指針相平。

科學實驗報告 篇11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這門課程不僅要求學生親歷以觀察、實驗為主的探究過程,而且還要求學生通過實驗報告單將實驗過程、實驗現(xiàn)象和實驗結論記載下來。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對實驗過程的再現(xiàn)和總結,既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新的科學概念的理解,又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較低,完成一個實驗,他們不會感到困難,然而獨立地完成一個實驗報告卻很困難。主要表現(xiàn)在不會用簡明準確的語言描述實驗過程和實驗現(xiàn)象,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抓不住要害和實質(zhì)。因此,指導學生學會填寫科學實驗報告單,是科學課教學的另一項艱巨的工作,必須引起我們科學課教師的高度重視。下面就如何指導學生填寫科學實驗報告單,談談我的思考和做法,與同行們商討。

一、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探究的全過程

1、引導學生提出與課題有關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只有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問題,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發(fā)揮,從而促使學生作進一步深入細致的觀察、思考和探索。

2、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大膽而有依據(jù)的猜想與假設。在學生提出了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或假設,要讓學生從各個角度去思考。學生進行猜測后,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猜測的理由,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又使學生交流了提出假設的思維方法,相互之間受到啟發(fā),并使學生明白提出的假設不能憑空亂猜。

3、指導學生討論制定實驗計劃,確保實驗有序進行。實驗計劃一般包括提出與課題有關的科學問題和對問題答案的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過程、確定實驗方法和實驗材料,考慮注意的問題等內(nèi)容。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制定實驗探究計劃,是一種實驗前的“動腦”活動。這個實驗前的“動腦”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它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去動手實驗,而不是單純“好玩”;另一方面使各個實驗小組的探究活動能夠有序、有效地開展。

4、合作探究,人人參與。實驗計劃確定后,就要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活動,這是填寫科學實驗報告單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實驗過程中必須做到合理分工,人人參與,要按照實驗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實驗操作,認真細致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及時做好實驗現(xiàn)象和實驗數(shù)據(jù)的記錄。

二、組織交流匯報,重溫實驗過程

一個實驗做完之后,教師必需了解學生是怎樣做的,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有什么發(fā)現(xiàn)和疑問,這就有了交流匯報的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是教師檢驗實驗教學效果的需要,也是學生填寫科學實驗報告單的需要。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認真作好以下兩點:

1、請實驗很成功的小組交流他們探究的問題、實驗的步驟、看到的現(xiàn)象和得出的結論。

2、要組織好學生的討論。由于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還較低,對實驗步驟的匯報,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難免會出現(xiàn)步驟錯亂,語句不通的問題。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修改意見,再進行評價總結。

三、引導分析實驗現(xiàn)象,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總結概括實驗結論,這是實驗探究活動由動手轉入動腦的過程,是思維從感性到理性的質(zhì)的飛躍,只有完成了這個飛躍,學生才能真正獲得知識。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運用學過的科學知識解釋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這既鞏固了學生已有的科學知識,又鍛煉了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這個過程是整個探活動最困難的階段,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科學知識儲備、認知能力、思維規(guī)律給予恰當?shù)囊龑А?/p>

四、學生實驗報告的批閱必須突出科學課程的宗旨

學生的實驗報告單,必須書寫整齊、格式規(guī)范、語句通順,條理清晰。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記錄實驗步驟,描述實驗現(xiàn)象,概括實驗結論。切忌學生相互傳抄,報告千篇一律。

教師不能越俎代庖,讓學生聽寫老師口授的報告內(nèi)容。教師要按時批閱、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實驗報告,對于學生報告中的重要錯誤,要明確指出,并要求學生認真糾正。

五、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中的項目設計應該具有童趣

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但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處在發(fā)展階段,對于缺乏童趣的成人化語言,他們不僅難于理解和接受,而且還會產(chǎn)生厭煩和抵觸的情緒。因此,在設計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時,每個項目的名稱要盡量使用學生易懂且樂于接受的兒童語言,每個項目要填寫的內(nèi)容應該是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描述的。

六、科學實驗報告的書寫

一般情況下,實驗報告是根據(jù)實驗步驟和順序從六方面展開來寫的:

1、實驗名稱:即本次實驗所要達到的目標或目的是什么。

2、實驗日期和實驗者:注明實驗時間和實驗者名字。

3、實驗器材:寫出主要的儀器和藥品,應分類羅列,不能遺漏。

4、實驗步驟:根據(jù)具體的實驗目的和原理來設計實驗,寫出主要的操作步驟。

5、實驗現(xiàn)象:正確如實的記錄實驗現(xiàn)象或數(shù)據(jù),為表述準確應使用專業(yè)術語,盡量避免口語的出現(xiàn)。

6、實驗結論:對于所進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關現(xiàn)象運用已知的科學知識去分析和解釋,得出結論。

七、在實驗報告的書寫過程中,應注意表達的方式方法

1、以說明為主。即實驗報告以說明為主,不用像記敘文一樣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更不用在說明過程中展開聯(lián)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觀感受的出現(xiàn)。

2、必須記實,資料客觀。實驗報告所使用的資料都應是通過實驗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這些內(nèi)容應是客觀、真實、確切的,不允許有半點虛假。

3、盡量用圖解輔助。圖解可以增加實驗報告的表達能力,比如實驗裝置有時較復雜,光靠文字無法完全說明,如果使用圖解輔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

4、表達準確簡明。準確,就是按照實驗的客觀實際,選擇合乎科學學科特點的最恰當?shù)脑~句,科學地表達意思;簡明,就是在說明問題時語言簡潔明了,避免冗長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達。

【參考文獻】

1、小學科五年級下冊《教材》、《教師用書》

2、《名人名句大全》

最新科學實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