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與道德的心得體會范文

更新時間:2023-12-27

你是否了解如何寫一篇有條理的個人心得體會呢?當我們對某個事物有了深入了解后,每個人在思考過程中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此時,我們可以詳細地描述自己的心得體會的變化。 通過書寫心得體會,我們能夠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在本文中,將與大家分享關于“思想與道德的心得體會”的相關內容。希望本文能對您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思想與道德的心得體會【篇1】

如何正確調和親子關系?如何集中孩子的學習注意力?3月27日,由共青團烏蘭察布市委員會主辦,市青少年宮承辦的《親子關系調和及少兒能量管理》公益講座開講,旨在加強未成年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推動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深入開展。

講座特邀中國肌動學導師及督導、國家二級心理師楊丹教授,從全新的肌動學視角,為大家?guī)砹艘惶兹碌恼_處理親子關系,激發(fā)未成年人潛能的方法,吸引了300位學生、家長及老師到場聽課。

據了解,肌動學主要通過游戲、運動、律動、共振、生物反饋等機制來幫助兒童“發(fā)展資源”、“突破局限”。“現在和我一起做交叉爬行,調和我們的身心”,為展示運動開智的效果,楊老師采取交流互動、做游戲等方式,讓大家體會如何在運動中清晰頭腦,激活左右身體和左右腦,打開各個感知器官,找到學習的動感韻律。講座中,楊老師還強調了要幫助學生建立安全感,給予精神鼓勵的重要性。希望家長、老師給予每個孩子足夠的理解、支持與認可,以此讓孩子感受到愛,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感,以此達到調和雙方之間關系的目的。

團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活動是我市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下一步,我市還將繼續(xù)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上下工夫,深入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廣泛開展道德實踐活動,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推動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邁上新臺階。

思想與道德的心得體會【篇2】

嶄新的大學生活讓我們這些還有點朦朧的新生感到新鮮卻又不知所措,在學習、生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有太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面對去思考去解決,去適應轉變,健康成長;樹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養(yǎng),完善人格。但是,人的思想總是隨著自己的生活閱歷、人生的經歷而豐富的,本學期,我們系統(tǒng)學習了思想道德修養(yǎng),結合對《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程學習的感受,所見所聞所思,談一些自己的體會和追求。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作為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公共必修課,是一門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進行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修養(yǎng)教育,使我們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將自己培養(yǎng)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其中,政治修養(yǎng)是核心,思想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是重點,心理修養(yǎng)是基礎,學習成才修養(yǎng)是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具體可以分為適應轉變、健康成長;樹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養(yǎng)、完善人格三個部分。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學習重點,在適應轉變、健康成長部分,是充分認識自己所處的時代特征、歷史使命與成才目標;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學習的決心;樹立科學的世界現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態(tài)度。在樹立理想、把握人生部分,是樹立崇高的理想、科學的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做堅定的愛國主義者和共產主義接班人。在提高修養(yǎng)、完善人格部分,是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道德傳統(tǒng);培養(yǎng)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地提升 適應轉變、健康成長。我認為,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學習重點,是在充分認識自己所處的時代特征、歷史使命與成才目標和適應轉變、健康成長方面。生活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把人生劃分成若干個階段,大學似乎是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經歷。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程中的第一章,就為我們詳細而系統(tǒng)地介紹了大學生活,使我們對自己的大學環(huán)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認識,在一些突入其來的問題,有了應對思想準備和認識方法,起到了引路標燈的作用,對大學生活中的為人處事有了指南和參考。對新生的我們,面臨的問題和思想情緒不計其數,環(huán)境的陌生、生活的適應、學習的壓力、情緒的波動,總能在人最脆弱的時候蜂擁而上,加之我們的心態(tài)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難折倒,進入誤區(qū)。大學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種全新的階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覺多了一些;少了古板,靈活多了一些。這些新的變化要求我們學會接受并且適應轉變,健健康康地成長?!端枷氲赖滦摒B(yǎng)》課中從不同角度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大學及其大學生活,迅速調整方位,積極適應大學生活。

人生的品質在于不斷地凈化 樹立理想、把握人生。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里,對樹立理想、把握人生方面,我認為,要樹立好崇高的理想、科學的信念;樹立好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做堅定的愛國主義者和共產主義接班人;樹立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學習的決心;樹立好科學的世界現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態(tài)度。

思想與道德的心得體會【篇3】

這個學期,李老師給我們生動地講解了政治學,通過對政治學的學習,我對政治學的起源、發(fā)展、政治關系和政黨制度等等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給我深刻的理論引領,對我今后的學習生活具有特別重要的啟發(fā)意義,現談談學習這門課程的心得體會。

一、簡述政治學的起源及現實意義

(一)起源

政治學起源于西方古希臘,從亞里士多德開始。在西方,政治學在學術領域的研究也被稱為政治研究、或只有政治兩字。政治學意味著在學術上的研究領域,政治研究則代表了更廣泛的研究領域。

有學者認為我國政治學起源于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中國政治學開始真正發(fā)展。也有的學者認為起源于辛亥革命前后。

但是我認為政治學在我國早已存在,只是沒有整理形成一門學說。我國既是政治大國也是政治小國,比如說,我們常聽到的“垂簾聽政”,在漢朝,漢惠帝不理政事,有了后來的呂后臨朝;還有宋朝范仲淹在他的《岳陽樓記》里說“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等都提到過政治。

(二)現實意義

政治學是研究社會政治現象的學科,它為我們提供了政治知識,也為政治從業(yè)人員、政治學從業(yè)人員、普通公民提供幫助。政治是一個很抽象的事物,政治似乎離我們太近,又似乎離我們太遠;政治有時候很高尚,有時候比較黑暗;政治有時候很偉大,有時候讓我們感覺到又很渺小。亞里士多德說,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所以正確對待政治,對我們以后學習、工作有很大幫助。

二、淺談政治學在實際中的應用

好多人談起政治學都會說很乏味,沒有意思,其實政治關系到我們的切身利益。無論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是人與社會的關系都離不開政治。

政治學是一門以研究政治行為、政治體制以及政治相關領域為主的社會科學學科。研究的內容包括政治關系、國體、政體以及政黨制度等等,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結合實際談談我對政治關系、國體、政體以及政黨制度的理解。

(一)政治關系

政治關系是指人類在社會生活中權利分配為特征的社會關系。它是政治角色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是現實政治的屬性,也是客觀存在。它是人類政治活動在階級社會中的必然產物。一旦形成特定的社會政治關系,人們的政治行為就會反過來被規(guī)定。政治的本質是利益,政治關系本質上是利益,利益是政治關系的紐帶、核心、起點和立足點。沒有利益,就沒有政治關系。這也涉及到利益的層次。當談到利益時,大多數人會認為利益就是金錢。事實并非如此。利益的本質是利益主體的需要。利益是人們需要的社會轉型;利益是人與社會聯(lián)系的唯一環(huán)節(jié);特定的社會關系隱藏在利益背后;利益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質上是利益關系。以上是對政治關系的理解,也是對人本質的延伸。人是所有社會關系的總和。通過學習政治關系,我認為如何處理所有社會關系有一個一般的輪廓。我相信這對每個人都有幫助。

(二)國體、政體、國家結構形式及政黨制度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我認為應當多關心國家政治,應當對國體、政權組織形式(政體)以及國家結構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國體即國家的階級本質,它是由社會各階級、階層在國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來的國家的根本屬性。人類歷史上主要有奴隸主階級專政、地主階級專政、資產階級專政和無產階級專政四種國體。我國的國體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政體一般指一個國家政府的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國家和地域,政治體制都不盡相同。比如說資產階級國家有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內閣制和總統(tǒng)制)等不同政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

國家結構形式是指一個國家整體與局部、中央與地方在權力關系上表現出來的形式,包括單一制和聯(lián)邦制兩種理論形態(tài)。單一制是由若干行政區(qū)域或自治區(qū)域構成的單一主權國家的結構形式,它的主要特點有:從法律體系上看,國家只有一部統(tǒng)一的現行憲法和一套統(tǒng)一的法律體系;從國家組織機構看,國家具有統(tǒng)一的立法、行政、司法系統(tǒng);從中央與地方的權力關系看,最高國家權力歸中央掌握,各地域的地方權力由中央權力授予,并接受中央權力的統(tǒng)一領導,地方權力與中央權力之間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國家主權高度統(tǒng)一,統(tǒng)一外交權;國民具有統(tǒng)一的國籍身份。聯(lián)邦制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政治實體結合而成的國家結構形式,主要特點有:從法律體系看,聯(lián)邦制國家具有統(tǒng)一的憲法和基本法律,但在聯(lián)邦憲法和基本法律的范圍內,聯(lián)邦各成員單位有自己的憲法和法律;從國家組織機構的設置看,除聯(lián)邦國家設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外,各成員單位還有自己獨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后者同中央機關之間不存在隸屬關系,并在各自轄域內獨立行使權力;從中央與地方的權力關系看,中央與地方的權限在聯(lián)邦憲法中作了明確的劃分;國家主權由聯(lián)邦與各組成單位分享,聯(lián)邦政府對外代表國家主權;國民享有聯(lián)邦和各成員單位的雙重國籍。

政黨制度是指根據已通過的法律規(guī)定或長期政治實踐而固定下來的政黨結構模式。

綜上所述,下面列舉一些國家的國體、政體、國家結構形式、政黨制度。

三、通過學習政治學,應當培養(yǎng)的幾種政治意識

1、培養(yǎng)宏觀的政治意識,把政治眼光放長放遠,不僅培養(yǎng)個人的政治素養(yǎng)、還要培養(yǎng)對民族、國家乃至國際上的政治文化修養(yǎng)。開闊自己的胸懷,把思想放寬,不要局限在所學知識的范圍內,把眼光放遠,做一個真正有政治頭腦的人。

2、鞏固強化信仰意識,強烈的信仰不僅是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之源泉,更是一個政黨不竭的精神動力。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動搖。強調對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的追求和現階段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強調貫徹執(zhí)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各項方針政策的自覺性。不論工作遇到什么困難和風險,都要始終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實地向前邁進。

3、強化責任意識,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處于不同社會地位的人擔負著不同的角色,具有各自的社會責任。責任意識要求社會成員在社會活動中,除對自身負責外,還必須對他所處的集體及社會負責,正確處理與集體、社會、他人的關系。黨和人民賦予我們一定的領導職務和權力,實際上也就賦予了相應的責任。多一份權力,就多一份義務,多一份責任。權力越大,為人民盡責的機會越多,做貢獻的潛能越大,也就越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

4、培養(yǎng)法治意識,嚴格依法辦事,依法行政是服務型政府的一個基本特征,只有依法辦事,政府才會有公信力,群眾才會相信政府,政府服務才能為群眾所接受。首先,我們要樹立法律至上意識,學法、懂法、用法,自覺把政府機關的各項工作納入法律軌道,充分運用法律管理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堅決摒棄重政策輕法律的陳舊觀念。其次,要正確理解依法行政的內涵,明確職權法定,注重實體、嚴格程序,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妥善處理各種矛盾和糾紛,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

5、培養(yǎng)服務意識,“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讓人民滿意”應是其履行職責的最終目標。強化服務意識,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堅持執(zhí)政為民的思想。

思想與道德的心得體會【篇4】

當看到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幾個字時,真心講,心情很復雜,可謂喜憂參半。

社會上”小悅悅”,”南京彭宇案”,以及身邊發(fā)生的“斬首哥“燈籠哥”塵囂甚上時,人們或許被所謂的道德約束傷到了。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的確,社會環(huán)境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們正確道德觀的形成。

在網上總是看到一些關于大學生的負面新聞,不得不承認,所謂的大學生,以前被人稱作的天之驕子素質確實不敢恭維,頹廢,缺乏自控力。許多大學生的基本價值觀尚不完善,更需要受人指引,我想思修課就應該承擔這樣的責任吧。所以大學要開創(chuàng)一方道德的凈土。而思修課就是這片凈土的耕耘者。

很多同學上課時喜歡坐在后排,在課上忙些其他事情或者干脆不來,有時思修課讓人覺得好比雞肋,嚼之無味,棄之不能。老師在上面唾沫橫飛,下面伏到一片,或者高數,大物,電路中,或者QQ中,電子書中,或者NBA直播中,此景,何以堪?

我也曾告誡自己不能如此的功利的學習,其實每天埋頭苦做高數并不有趣,甚至有讓人心情變壞的趨向,同學之所以如此,還不是它們學分多且不易學,何人掛得起呢?

在傳統(tǒng)的印象中,從小學的思想品德課到初中的思品課,它始終或多或少的充斥著說教意味,搞一些空洞無味或有的沒的東西,讓人覺得不太實際。再加上思修課是開卷考試,易過。我想這或許是人們不太重視思修的原因吧。

不能說思修課就能改變一些東西,但至少會有一些指引作用,哪怕某一段視頻,某一句話然讓我們心靈觸動,我想那也算收獲吧。而令人欣喜的是在這里可以學到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培養(yǎng)法律素養(yǎng),曾經一度對國家的法律感到很陌生,尤其對一些的專業(yè)法律術語感到頭疼,也不知道中國的司法體系到底是怎樣一回事,更不明白基本的法律訴訟程序,印象中聽的最多的關于法律的詞語恐怕是打官司吧,對于法律更多的是敬畏與疑惑。

還記得在家里經常收看中央十二臺的法制頻道,每當主持人講一些法律知識時就會覺得原來不懂法是如此的可怕,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會與人發(fā)生一些糾紛,對于那些初入社會的大學生熟悉法律知識和相應的法律程序就顯得尤為重要,生活中經常見到某些大學生中了無良商人設下的文字陷阱,一方面那些商人確實該死,但兩一方面也體現了我們法律知識的缺失,很多時候,法律就是弱勢群體捍衛(wèi)自己的武器,但如何正確有效的使用這個武器也需要一定的知識積淀,普及基本法律知識也是思修課的一大功能所在吧.

恍然間,大一下學期已走到盡頭,回首這學期的思修課還是收獲很多,也希望思修課越來越生動有趣,貼近生活,更加實用。

思想與道德的心得體會【篇5】

人的一生都在奮斗,為了前途,為了家庭,為了理想,為了信仰,奮斗的原動力多種多樣,奮斗的途徑和方式也是千差萬別,但是所有的奮斗都不應離開一點,那就是符合道德標準。

道德是人類生活的群體屬性,是社會生活的秩序要求,失卻了道德,人類群體將變得毫無秩序而引發(fā)爭吵、內亂甚至戰(zhàn)爭。從古至今,道德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組成部分,從“禮義廉恥”到“仁義禮智信”,從“忠孝節(jié)義”到“智仁勇”,道德被賦予了不同的內容,然而就是這些自古演變來的不同內容組成了今天道德的內涵。

從古至今,道德文明都是中華民族一直弘揚的精神,然而到了今天,隨著社會結構的空前劇烈轉型,道德領域也受到了強烈的沖擊。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人生觀價值觀的扭曲、是非善惡美丑不分、拜金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見利忘義、損人利己、以權謀私、腐化墮落、道德冷漠、喪失良知,以上種種不良行為充斥著如今媒體的頭版頭條,而在沒有被媒體曝光的生活中更是隨處可見。如今的社會是道德滑坡的社會,中國在實現快速增長后,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后,面臨的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缺失,而產生的不良后果

正在逐漸擴大。建立完善的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公民道德體系,實現人的現代化、培育現代化公民迫在眉睫。

道德分為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個人品德和家庭美德,人類在群體中扮演的各個角色都需要道德來維系秩序。職業(yè)道德是人類在職場中需遵循的秩序,它滲透到各行各業(yè),影響著每一個職場中人。身為金融行業(yè)的一份子,職業(yè)道德缺失風險更是伴隨著我們左右,其后果也是非同小可。因此,我們更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把好思想道德防線。

一是要警鐘長鳴,筑牢防線。每個工作崗位都被賦予了責任與權力,權力越大,責任越大,而每個人都會面臨責任與權力的失衡。任何腐化、腐敗行為都是從思想的蛻化開始的,都有一個思想演變的過程。因此,把牢思想這一關是最有效的預防,加強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二是要從嚴自律,管住自己。當前不擇手段的追求利潤最大化已經逐步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形形色色的價值觀不斷充斥著人們的思想,越是在這種形勢下,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越要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理想和信仰是人生前進的動力之源,要想實現理想,最根本的就是遵守道德標準,勤儉奮斗、創(chuàng)新進取、誠信守則、勇于承擔,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我價值,奉獻自己的光和熱,讓人間充滿溫暖,讓世界充滿愛。

思想與道德的心得體會【篇6】

3月24日,在潘南小學舉行了以“提升學生思辨力”為主題的道德與法治研修活動?;顒又?,來自不同學校的三位老師以同課異構的方式,展現了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如何提升學生的思辨力。

《我是一張紙》是二年級第三單元的一節(jié)課,這一單元以環(huán)保和節(jié)約為主題。本課目標是引領學生認識到一張紙的作用,從而來喚起學生對紙張的愛護和節(jié)約,繼而升華到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大主題。

在結構設計上,第一節(jié)課鞏革老師成功地引發(fā)了學生對紙張的關注,緊接著引導學生從主題圖入手,初步了解紙的用途,并談談自己身邊的用紙情況,得出結論: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紙張的作用很大。引發(fā)學生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紙張”這一問題,大樹變成紙張的小視頻,讓學生明白紙張的來源,從而懂得節(jié)約用紙就是愛護樹木的道理,于是學生開始注意浪費紙張的現象,從而懂得節(jié)約用紙的道理。視頻的引入意在喚起學生對身邊資源的保護意識,以喚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而且紙這種材料,學生常見常用,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容易引發(fā)學生進行較為深入的科學探究活動,并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最后,以金點子的形式要學生感悟節(jié)約用紙就在我們身邊,要從點滴做起。

在調動探究愿望上,三位老師都讓學生意識到紙張的重要性,并介紹了紙的由來,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欲;其次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多認識一些紙,了解紙的用途,從而開始產生認識紙,研究紙的興趣。最后以視頻形式讓學生知道紙的重要,幾位老師也都引導學生通過計算紙的用量,讓他們懂得浪費紙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說明我們提倡節(jié)約用紙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木材資源,從紙的角度來談環(huán)保和愛惜資源,倡導學生節(jié)約紙張。

在教學評價上,本堂課的教學,老師幾乎承包了對學生學習活動評價的任務,必然有所弱化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評價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有利于調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把學生納入教學評價的體系,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也可以讓學生對老師進行逆向評價,從而形成多向、立體的互動評價網絡。這種多向、互動的評價方式注重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和學生個性的張揚,學生在這其中不單是被評價者,更是評價者,充當多種角色,富有多方體驗,師生間互教互學,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上,總結這三位老師,我覺得我的教學機智應變能力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此應多向有教學經驗的老師請教,提高在教學中處理突發(fā)情況的能力。課堂要穩(wěn),不能急于求成,過渡語的應用要形成自己的風格,不能死記硬背,以免影響環(huán)節(jié)的進行,從而打亂節(jié)奏,影響授課效果。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不是一兩節(jié)課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因此,在課末幾位老師都向學生提出了以下要求:希望小朋友們把節(jié)約用紙的好方法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節(jié)約用紙的行動中來,使學生的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

思想與道德的心得體會【篇7】

新課標實施已經十年了,但新課標的要求與我們的現實的考核存在著許多矛盾,讓許多思想品德教師難以適從。特別是本學科推行開卷考試,試題趨向開放性試題后,很多學生在認識中存在不少誤區(qū)。如:開卷考試不復習;開卷考試不用記憶;翻翻書就可找到;試題容易;開放試題答案不唯一,多抄幾段就行了;等等。由此產生的問題不容忽視。在當前課程改革和評價改革要求的新形勢下,師生都要轉變觀念,與時俱進,穩(wěn)中求新,從容應對來自各方面的挑戰(zhàn)。

通過這次《初中思想品德新課標(20xx版)》的學習,我有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的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1、要學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課程標準與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比較,其體例、結構、表述與呈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為橫坐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坐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

2、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于分析綜合信息,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志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偠灾?,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3、教師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yè)知識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

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

二、師生之間和教師之間要積極主動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1、師生合作

在新課程中,傳統(tǒng)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chuàng)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chuàng)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系,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

2、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在新的課程中要開設思品綜合實踐活動課,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包括的知識的內容很廣,有信息技術、各種專業(yè)知識、科研方法等。因此,對絕大多數教師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幾乎很難獨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該課程的教學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它相關學科,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對學生的活動課指導。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學會合作。

三、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促進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有五大內涵: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激勵者,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回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fā)展”上,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所以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1、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并不是清閑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

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fā)育低下的學生、學業(yè)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應喜出望外、贊嘆不已:“科學的發(fā)現總是屬于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面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來的”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呢?!蓖瑫r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贊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這樣,學生始終處于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讓學生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

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也應關注,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yōu)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準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并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

4、學生正處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思品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師按公民的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去塑造自我,實現“超我”。

思想與道德的心得體會【篇8】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此課程不僅能使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三觀,在不良誘惑面前說No,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心理上的健康。這門課程以樹德立人為引領,在尊重兒童生活獨立價值,體現道德教育回歸生活的同時,更加重視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讓小學生能夠了解法律知識,遵守法律法規(guī),嚴格規(guī)范自身行為,學會采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利益,使他們能夠從小就具有社會意識,樹立正確的法治信仰,讓他們積極投身到社會法治實踐中去,從中更好地了解法治,運用法律知識,體現“知行合一”的理念,做一個社會主義現代文明的執(zhí)行者。青少年接受信息的途徑豐富多樣,導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所以,在小學階段做好《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在思想上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避免學生誤入歧途,從精神層面向學生傳遞健康的思想意識,減少和杜絕青少年犯罪的情況,規(guī)避校園霸凌等不良情況的出現,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xù)學習進一步營造更加健康規(guī)范的校園環(huán)境。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傳統(tǒng)教學方式過于關注對學生知識的灌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優(yōu)化升級個人的教學思想,更要積極地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對需要學的內容不斷的創(chuàng)新整合,切實的提升教學的整體水平。通過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的行為舉止進行規(guī)范約束,建立健康積極的道德評價體系,能夠在學生內心有一桿道德的撐桿,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奮斗目標,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2.思想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7月26日,在弋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我有幸參加了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上午,我們觀看了朱xx部長的視頻,讓我們充分認識三科教材的重大意義。下午,我們聆聽了弋陽二小駱帥老師對《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精辟解讀,收獲頗多,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明確了今后教學中要正確、全面解讀教材,結合實際情境,靈活運用教材,讓農村的孩子們在品德方面同樣不落人后。一、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得經驗道德內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構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學習,不同于一般的書本學習,而必須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學習。向生活學習,包括生活的三個時間維度:過去的生活、當下的生活與未來的生活。本冊教材中有很多環(huán)節(jié),請學生講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呈現或者分享他過去的生活情境。這樣的設計不是只為了導課的需要,也不只是因為從已有經驗出發(fā)而更好理解。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取有道德價值的內容,學會將“回望”作為向生活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對錯時,能想一想自己過去的經驗、同學的經驗,從中找到當下的出路。這是一種生活的反芻,而道德意義,就是在這種生活的反芻與回味中呈現在學生的心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現場的生活體驗,就是引導學生向當下生活學習的設計。教材中還有一些設計,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前或某個課程的結尾,引導學生規(guī)劃與設計未來,這是一種未來生活的教育。向過去的生活學習,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當下兒童的道德困惑或問題,是為了對美好的未來的憧憬。道德的意義,就是這樣在兒童對生活的過去、當下與未來的反思、學習和向往中呈現與綻放出來的。二、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低年段兒童還沒形成自覺的生活反思意識,在生活情境中對道德意義的即時性理解與領悟還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過“活動欄”“辨析欄”“討論欄”等多樣的活動欄目,設計了很多現場體驗活動。目的是通過典型活動的設計,幫助他們逐步形成在活動中發(fā)現道理與道德意義的敏感性與能力。如:本冊第1課中的裝書包活動,第6課的《神秘的指揮》,第9課的《開個玩具交流會》,第10課《食物的訴說》,第16課的《新心愿》等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是引導兒童學會發(fā)現生活中的意義。又如:逃生、救護等不能夠讓兒童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習,但模擬特定情境,通過演習的方式教會學生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以防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突發(fā)情況時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如:第6課中的“火警演習”,第11課中“發(fā)現家中有危險”的活動。三、注重引導學生在反思中進步“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卑駱訉W習是人類學習,特別是意義獲得與領悟的重要方式。榜樣的言行,能夠將人的理想存在狀態(tài)具體化,對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兒童特別適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樣教育中,存在著榜樣過于成人化,事跡過于極端化,脫離兒童日常生活與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榜樣教育依然將成為低段學生的一個重要學習方式,一是創(chuàng)造性加入“繪本故事”,通過圖示的方式,選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兒童的榜樣;如第1課《上學啦,真高興》,第2課的《交朋友》,第15課的《團圓》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中學習行為的正確示范表達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強調同學之間互為榜樣的一種學習意識,特別是建立一種同學間共同成長、相互支持的觀念,改變傳統(tǒng)上只向學校老師學習的觀念。如教材第8課的《課堂作業(yè)認真做》,就突出了同學間的示范與互補學習。

思想與道德的心得體會【篇9】

通過聆聽了學校組織的幾場素質教育講座,及自己參加了幾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對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方面的認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充分的意識到了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巨大含義以及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水平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我不敢說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實際的說還是有些許的體會的。我特結合《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的課堂教學內容談談自己的收獲和體會。

“思想道德”,可以說是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思想”,一個是“道德”。那為什么把“思想”和“道德”并在一起稱作“思想道德”呢?它們之間有什么密切的關系嗎?自然,是有的。有好的思想修養(yǎng)的人必定也有好的道德素質,反之,有好的道德素質的人也必定會有好的思想修養(yǎng)。他們之間相輔相成。

首先說思想。這里的思想并非指一般意義上的思想,它往往帶有一個人的總體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味道,特別是人生觀。我們一般會說:這個人的思想不對,并非意味著這個人是個思想家,而我們反對他的思想;我們的意思其實是這個人的人生觀有問題。所以這里的思想的主要含義就是指人生觀。

人生觀,顧名思義,既是一個人對人生的總的,概括性的看法,同時也是最最基礎的看法。不同的人顯然有著不同的人生觀。好的健康的人生觀成就健康的人生,不健康的人生觀會釀造人生的苦果。人生觀對于人生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再說道德,道德這個詞很抽象,在字典里的意思是這樣的:人們共同生活極其行為的規(guī)范、準則。我們通常所說的道德,也就是指道德行為本身。譬如說某某人的道德素質不高,是指他的行為,舉止和言辭等等方面所做的不合世俗的一般標準。其實道德素質的高低也就體現在這些方方面面。說了這么多,那么一個人的思想修養(yǎng)同他的道德素質有什么關系呢?這其實很明了,有好的思想修養(yǎng)的人必定也有好的道德素質,反之,有好的道德素質的人也必定會有好的思想修養(yǎng)。它們之間相輔相成。這里的思想,也即人生觀,體現在大的方面也就是人生的`大方向,大抉擇;體現在小的方面就是一個人平常的那些微言微行。而從這些小的方面的行為舉止和言辭上,我們即可判斷這個人的道德素質的高低。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會在意平常生活中的那些小私小利么?一個以奉獻社會為主旨的人會去占別人的小便宜么,會因為一己的私利而去揭別人的短,瘋狂打擊、迫害、報復別人么?自然不會!反過來,一個人一生勤勤懇懇,默默奉獻,從不貪圖榮華富貴,這樣的人心中難道會沒有好的充滿奉獻精神的人生觀么!一個踏踏實實工作,具有實干精神的人難道會損人利己,危害他人和集體的生命財產安全么?也就是說好的健康的人生觀和良好的道德素質是相輔相成的,二者是統(tǒng)一的。

講了思想,講了道德,我們已經明白它們對于人生是多么的重要,它們對于一個人的完整的有意義的人生是多么的重要。

人一生來,盡管相貌、資質方面有差異,但都是心思純凈的人。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當我們看到那些因犯罪作科而墜入大獄的人,不免就想到這些人天生就是罪人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他們的罪惡是由他們自己后天鑄成的。但緣何如此?這悲劇就在于他們的思想道德上有問題。

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有諸多的誘惑。而人是有著血肉之軀的人,是有著七情六欲的人,能絲毫不受外欲的擾動而心如止水么?只要不是圣人,佛陀,皆不能如此。適當的滿足自身的自然欲望是符合自然之道的,但如果把持不住自己,放縱自己,則是縱火自焚。為什么有的人可以把持住自己,而有的則縱身跳入了火海?這是因為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不同。修養(yǎng)高的人,即使身在萬花叢中也不為之傾倒,不為之留戀,他會與它們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修養(yǎng)低的人,甚至是素質低下的人,心早已散亂,于是終于控制不住自己,揭去了人皮,去做那為世人所不齒的不道德的事,甚至是危害他人,集體乃至國家生命安全的事。其后果不堪設想,害了別人也最終害了自己,值得讓人警惕!可見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對于防止我們鑄成人生大錯是多么的重要!

這些涉及大是大非的事,似與常人不及。其實一個人的思想健康與否,道德水準的高下與否,并非只是體現在這些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體現在平常生活中的小事上。比如一個人隨地扔垃圾,隨地吐痰,就說明這個人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地下。至于落井下石,背地中傷他人就更是一個人修養(yǎng)底下的表現了。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對于把我們塑造成一個高尚的受人尊敬的人是多么的重要。

如此,自然地,我們要加強我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

首先是加強理論上的學習,從理論的高度認識到思想道德修養(yǎng)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并從理論上找到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規(guī)范。理論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優(yōu)秀的理論是我們每個人汲取精神財富的源泉,會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的人生觀和行為方式。因此只有加強對優(yōu)秀理論的學習,才能從一定高度上建立起正確的健康的人生觀的總的框架,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人生觀的發(fā)展與形成,這對于建立健康人生觀具有巨大的意義。

其次是實踐。理論只有通過具體的實踐才會得到證實和發(fā)展,因此只是從理論上獲得那些所謂的空洞的人生觀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結合具體的社會人生實踐才能具體發(fā)展和形成一定的人生觀。實踐對于一個人的人生觀的發(fā)展與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通過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才能從自己的人生體驗中逐步產生、發(fā)展、完善和形成自己對于世界,對于人生的看法和觀點。在這里,實踐是具體執(zhí)行,而理論是宏觀的指導,他們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影響,彼此共進,缺亦不可。

所以說,理論和實踐,二者缺一不可,都對一個人的人生觀的發(fā)展和形成及其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對于我們在校大學生要切實加強關于思想道德理論上的學習,同時也要勇于參加實踐。在校內,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勇于探索和發(fā)現,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一切,這對于形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要敢于走出校門,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實踐,在社會的大熔爐里鍛煉自己,努力把自己鑄造成一個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高素質人才,好為國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貢獻。

總之,思想道德修養(yǎng)對于一個人的人生有著重要意義,所以我們要切實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特別是廣大在校大學生,既要加強對先進思想理論的學習,也要多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

養(yǎng),成為一個具有崇高人生觀的人,一個具有完整和高尚人格的人,從而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思想與道德的心得體會【篇10】

7月26日,在弋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我有幸參加了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上午,我們觀看了朱之文部長的視頻,讓我們充分認識三科教材的重大意義。下午,我們聆聽了弋陽二小駱帥老師對《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精辟解讀,收獲頗多,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明確了今后教學中要正確、全面解讀教材,結合實際情境,靈活運用教材,讓農村的孩子們在品德方面同樣不落人后。

一、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得經驗

道德內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構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學習,不同于一般的書本學習,而必須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學習。向生活學習,包括生活的三個時間維度:過去的生活、當下的生活與未來的生活。本冊教材中有很多環(huán)節(jié),請學生講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呈現或者分享他過去的生活情境。這樣的設計不是只為了導課的需要,也不只是因為從已有經驗出發(fā)而更好理解。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取有道德價值的內容,學會將“回望”作為向生活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對錯時,能想一想自己過去的經驗、同學的經驗,從中找到當下的出路。這是一種生活的反芻,而道德意義,就是在這種生活的反芻與回味中呈現在學生的心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現場的生活體驗,就是引導學生向當下生活學習的設計。教材中還有一些設計,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前或某個課程的結尾,引導學生規(guī)劃與設計未來,這是一種未來生活的教育。

向過去的生活學習,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當下兒童的道德困惑或問題,是為了對美好的未來的憧憬。道德的意義,就是這樣在兒童對生活的過去、當下與未來的反思、學習和向往中呈現與綻放出來的。

二、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

低年段兒童還沒形成自覺的生活反思意識,在生活情境中對道德意義的即時性理解與領悟還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過“活動欄”“辨析欄”“討論欄”等多樣的活動欄目,設計了很多現場體驗活動。目的是通過典型活動的設計,幫助他們逐步形成在活動中發(fā)現道理與道德意義的敏感性與能力。如:本冊第1課中的裝書包活動,第6課的《神秘的指揮》,第9課的《開個玩具交流會》,第10課《食物的訴說》,第16課的《新心愿》等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是引導兒童學會發(fā)現生活中的意義。

又如:逃生、救護等不能夠讓兒童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習,但模擬特定情境,通過演習的方式教會學生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以防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突發(fā)情況時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如:第6課中的“火警演習”,第11課中“發(fā)現家中有危險”的活動。

三、注重引導學生在反思中進步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學習是人類學習,特別是意義獲得與領悟的重要方式。榜樣的言行,能夠將人的理想存在狀態(tài)具體化,對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兒童特別適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樣教育中,存在著榜樣過于成人化,事跡過于極端化,脫離兒童日常生活與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榜樣教育依然將成為低段學生的一個重要學習方式,一是創(chuàng)造性加入“繪本故事”,通過圖示的方式,選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兒童的榜樣;如第1課《上學啦,真高興》,第2課的《交朋友》,第15課的《團圓》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中學習行為的正確示范表達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強調同學之間互為榜樣的一種學習意識,特別是建立一種同學間共同成長、相互支持的觀念,改變傳統(tǒng)上只向學校老師學習的觀念。如教材第8課的《課堂作業(yè)認真做》,就突出了同學間的示范與互補學習。

在榜樣學習中,會出現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它也包括著一種反思與批判的引導。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欄目,通常都會包含正反兩方面的做法,我們可以回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結合本班學生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展示給他們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批判反思。逐步養(yǎng)成自覺的道德分辨意識。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細致地與教材編寫者進行對話,真正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做到正確、全面解讀教材,并在此基礎上去思考如何展開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一名村完小的教師,我認為我更有責任讓孩子們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讓孩子們在快樂學習中,深埋下良好品質和法治素養(yǎng)的種子,讓這門課程真正做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p>

思想與道德的心得體會【篇11】

20xx年11月18日至11月23日我有幸到xx省團校參加了xx省“千校萬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骨干教師為期五天的學習培訓,在這期間聽了很多專家及團校教師的精彩講解,特別是諶貽琴部長的講話,使我充分認識到了“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緊迫感、使命感。這可是我第一次外出學習,感覺中,我的心從未有過的充實。這一次培訓雖只是短短5天時間,但實在是受益匪淺,現就這一次短暫的學習培訓和自己的工作實際談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吧!

體會到要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要從“愛”開始。

愛是教育的`靈魂,愛是塑造美好心靈的力量。老師應該怎樣愛自己的學生呢?我認為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幫助。還要抽時間和他們談心、交流,共同活動,縮短師生距離。只有注入了愛的教育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我們只有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做一個有愛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和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從而仿效?!疤依畈谎裕伦猿甚琛?,只有愛心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有愛心的學生。

體會到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翁地位,就要相信他們的接受能力,同時又要正視他們的接受能力。有的父母總是認為孩子還小,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許做,在愛的名義下過度保護孩子。這樣做,一方面使孩子受到過分限制,使他們的能力得不到適當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孩子也會在過度的限制中,厭惡說教。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如果不能對孩子有足夠的了解,品德培養(yǎng)很容易走彎路,走錯路。兒童的個性不同、年齡不同、生活環(huán)境不同、智能組合等都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時,要采取易于未成年人接受的、喜聞樂見的方法。還要讓他們多參與。道德教育不是你說我聽,而是要讓未成年人在參與的過程中進行自我教育。所謂自我教育,就是孩子們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監(jiān)督自己,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控制。只有孩子們真正參與進去了,他們才能有感受,才能在感受中升華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認識。

體會到與此同時作為教師要做到育人先育己。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兩句話是我對德育工作的概括。也就是說在我教育我的學生時,我必須先做到有德。德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小學時期是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關鍵時期,好多習慣在這期間養(yǎng)成,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好的品質會決定孩子的一生,。相反,后果不堪設想。所以作為老師的我深知德育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積極探索,以良好的師德培育優(yōu)秀的學生。告訴孩子不做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這要求我平時的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謹慎。說到就要做到,使孩子有榜樣可學。而不是僅僅是空口號,要做到以德服人。

今后學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這就關系到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堅持就要從現在做起,從小事抓起,從點滴做起,同時,又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打得牢,他們就能夠成長得更快更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基礎性工作抓得緊抓得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就能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讓每個未成年人的身體和思想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長和發(fā)展,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夯實和打牢,造就一代代時代新人,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推向輝煌。

思想與道德的心得體會【篇12】

如何有效地對青年學生進行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師多年來不斷探索的課題。筆者就多年來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形成的認識進行了探索和總結,以求得到同行的領導的指教和幫助。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教學改革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個年頭,然而,多年來教學效果欠佳,學生“逆反心理”問題的存在一直是教師們感到困惑、煩惱的一大難題,這也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改革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癥結所在。為此我們在深刻反思、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后認識到的:對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來講,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改革,或者說教學改革的實質就是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fā),都要以切實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為目標。否則,不但不能使教學本身擺脫被動局面,而且還要影響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最終甚至危及到高校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我們在對青年學生思想現狀的大量調查研究中發(fā)現,學生普遍反映這門課的開設是否受歡迎,關鍵在于任課教師。目前,任課教師存在著對學生思想狀況缺乏透徹的了解,因而造成了教學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夠的問題。有的教師沒有把握準學生的思想脈搏,僅僅局限于圍繞教材泛泛講述一遍了事。有部分教師給學生上課完全是為了讓學生應付考試,定位于學生考試大面積及格就行,因而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上課看外語、看小說、考試應付等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究其原因,除了歷史和現實種.種消極因素影響之外,我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在教學中嚴重脫離社會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所以,要從根本上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教學實效,就必須圍繞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一核心,把突破學生“逆反心理”作為教學改革中的突出課題認真解決。

教師本身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就成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前提條件。理論聯(lián)系實際,包括聯(lián)系國際、國內、歷史、現實及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實際。但對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教學來說,應特別注重聯(lián)系當前學生的思想實際。學生的思想變化總是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但又不是固定不變的。他們的思想往往為社會大氣候和學校、班級、家庭等小環(huán)境所左右。由于青年學生的思想會隨著不斷變化發(fā)展的社會實際而變化發(fā)展,因而教學中所倡導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應該是處于動態(tài)中的教學原則。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經常深入到學生中間,主動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實際要求,和學生交朋友,與學生打成一片,在扎實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安排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寓思想工作于教學之中,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學效果。

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教學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它需要教師動腦筋、耗時間、花精力,不計較個人得失,確確實實地付出艱苦勞動。教師如果沒有這種鍥而不舍、以苦為樂、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就不可能了解學生,不可能稱為良師益友,也不可能取得實效,更不可能在最大限度上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

二、 選擇適合青年學生特點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取得成效的關鍵

從每年對新生設計的問卷調查中,我們得到的啟示是:必須高度重視大學一年級學生從中學到大學各個方面的轉變過程,亦即適應新環(huán)境、新任務、新要求的問題。因為這種“適應”是一個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過程。首先,幫助學生實現學習動機的轉變,使他們的學習動力由外在的變?yōu)閮仍诘?,學習由被動式轉變?yōu)橹鲃邮?其次,幫助學生實現學習方法的轉變,讓他們掌握大學階段的學習方法與正確處理學習生活的各種關系;第三,幫助學生實現自身心理的轉變,針對學生心理上的弱點和情緒上的熱點進行適應性教育;最后,幫助學生實現生活方式的轉變,讓他們懂得一定的社會生活常識,培養(yǎng)社會能力。為此,要適時調整、補充教學內容。

1、 把鄧小平理論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學內容。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任務是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武裝大學生,始終把引導學生確立獻身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使學生牢固樹立建設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牢固樹立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信念。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教學中,教師重點從人才的素質、紅與專的辯證關系等角度講授鄧小平道德教育理論,強化政治觀教育,從中讓學生體味,領會鄧小平理論的精神實質。

2、 把人才學引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課堂。我們看到,在大學一年級學生中,有理想、有志氣、勤奮學習的是多數,但確有不少學生,他們在高中階段,只是有一個近期的目標,就是考上大學。一旦拿到了高校錄取通知書,就認為自己已經成才,學習勁頭隨之而減退。所以,我們在新生一入學時就舉辦青年成才的專題講座,使他們搞清楚人才的真正含義,激勵他們奮發(fā)讀書,立志成才;明白“德”與“才”的內涵及辨證關系,使他們確立“做人、創(chuàng)造、成材”的“立身之本”(既思想道德修養(yǎng))。我們還不失時機地把人物傳記穿插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課堂。如《諾貝爾獎金獎獲得者傳》和杰出科學家的事跡對新生進行“做人”、“創(chuàng)造”、“成才”教育,給他們指明要樹立遠大理想,做好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終身創(chuàng)新的準備,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的目的,將理想、抱負和求知欲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內在能量充分釋放出來。

3、 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把心理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教學過程中。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內容十分豐富,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事實上不少大學生常常在心理上出現了這樣或者那樣的起伏,如部分學生原來對未來的大學生活懷有許多美好的憧憬,而現實的大學生活又與理想中的模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時就容易驕傲自大,放松學習,也有可能消極悲觀,精神不振;有不少大學生心理脆弱,缺乏抗挫能力,個別還因脆弱心理狀態(tài)而走上了自毀的道路;諸如此類的思想問題更是直接源于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等。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已經看到了心理教育內容缺失所導致的不良后果。為此,我們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自信心、耐挫折、獨立自強、人際關系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健康的心里和健康的軀體同樣重要,進一步明白“健康”的內涵。

求新求變是當代大學生最為突出的特點。如果一個教師始終以一個固定模式授課,非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極可能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教師應針對這一特點,采取靈活多樣、新穎獨特、多方位、多視點、多科學滲透的教學方法,如課堂講授、邀請專家學得生動活潑。幾年來,我們具體做法如下:

1、 為了在開課之初就能全面了解大學生對于這門課的要求和想法,我們每年堅持進行諸如“你對這門課的教學有何建議和要求“的課堂調查,這對于進一步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更好地解決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建議與要求“調查信息量大、涉及面廣,集中反映了大學新生關注的熱點、難點、一點問題,授課教師可依此調整教學計劃,充實教學內容,并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采取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解決深層次的思想認識問題??梢哉f,這樣的課堂調查是師生思想交流、感情溝通,使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有個良好開端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 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教學中,把課堂講授與討論式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這也是提高教學效果必須認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問題。尤其是對于師范生來講,討論式的教學更適合學生將來的職業(yè)特點。在教學中,有的任課老師采取了鼓勵學生自己講課,然后進行課堂討論的辦法。具體做法是,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列出所講內容的主題,學生可以自愿擔任主講,自己備課,自己在課堂上講授,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點撥、總結、歸納,這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3、 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中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學生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思維習慣。這是更高層次上的教學方法改革。因此,必須轉變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我們認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師應該成為優(yōu)秀的激勵著、啟發(fā)者和指導者,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指導和幫助。而過去的教學總是天天聽課、記背筆記、定期考試。這種缺少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從整體上出現了德育考試成績高,而思想道德素質并不高、知行脫離的不良狀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反復強調,一個只知道記憶知識的人,將永遠不會獨立思考;一個不會獨立思考的人,就不可能取得突破性成就。為了在課堂上更好地進行師生間平等的雙向交流,形成一種自由、平等、活躍的課堂氣氛。在師生關系非常融洽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思維不受任何束縛,有利于他們探索世界、探索社會求知欲的產生,思想受到啟發(fā)。當然,創(chuàng)新的實質還是要貼近學生的思想,逐步加大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力度。

4、 課堂講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延伸和深化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暑期,我研室組織的學生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活動,使學生改變了觀念,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實際能力,學到了書本和課堂中沒有完全學到的東西,達到了學生自我教育、知行統(tǒng)一、努力踐履的目的與效果。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教 學改革,當然也包括考試方法的改革。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考試以前只注重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而忽視學生對于理論的應用;只注重筆試而忽視實踐環(huán)節(jié),采用了和其他學科一樣的標準化試題。這種考試方法逼迫學生去死記硬背,被動接受教育,沒有任何實際效果。為此,我們大膽地對考試方法進行改革,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受到了學校和學生的好評。

以上教學方法的改革突出了三大特征:第一是創(chuàng)造性,大部分教學方法是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創(chuàng)造的;第二是新穎性,這些教學方法根據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和大學生思想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及黨和國家對于大學生的要求,以全新的形式,新鮮的論據,深化了教學;第三是實用性,這些教學方法通過多年的實踐性,它適應目前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的現狀,具有較大的實用性。

三、 提高教師素質,是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質量的關鍵

教師水平的高低是決定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效果成敗的關鍵。為此,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1、 領導重視,為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師的素質創(chuàng)造多方面的有利條件。全方位提高教師素質是關鍵到人才培養(yǎng)的一件大事,也是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效果的當務之急,對此校院兩級領導一直給予高度關注,并創(chuàng)造多方面有利條件,使這支部隊的素質能夠大大提高,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我們對剛畢業(yè)的青年教師提供機會讓他們參加思想道德教育的各種高級研修班,鼓勵他們報考研究生、博士生,不斷擴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識。讓他們參加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課程的學習,提高他們教育科學的素養(yǎng),以便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2、 結合教學實踐,不斷探索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改革的新路子。作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教師,學習馬列主義、鄧小平理論和教育科學的目的在于應用,在于搞好教學工作。學習理論到會運用、運用得好,有一個教學實踐的過程。所有的教師都應踏踏實實地參加教學實踐活動,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豐富和發(fā)展已掌握的理論和原則,深化對教學規(guī)律的認識,并且不斷總結經驗,深入研究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方法的特殊規(guī)律,探索教學改革的新路子。對多年來全身心投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的科研成果、工作業(yè)績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帶動大批年輕教師獻身此業(yè)。

3、 把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以科研促進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教學中,教師會遇到來自學生方面的許多新問題, 這不可能完全從書本上找到答案。因此我們拿出專項經費鼓勵、支持每一個教師多參加科研活動,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入到學生當中去研究探索,一方面可以提高研究能力和業(yè)務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吸收最新成果,更新教學內容,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教學中一些內在的、更深層次的規(guī)律性,尚屬我們的未知領域(如教材的體系、科學性、現實性等值的我們研究的問題還是很多)。今后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也有待于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進一步充實和強化。

思想與道德的心得體會范文